中瑞旅游合作结硕果,双向旅游交流规模持续扩大
近日,2017中瑞旅游年闭幕式在瑞士洛桑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瑞士联邦主席多丽丝·洛伊特哈德向闭幕式致贺词。这是中瑞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翻开旅游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旅游行业积极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主动作为、主动发声,使旅游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前沿,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增进国际认同的重要途径,成为践行合作共赢外交理念、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随着中俄、中国—中东欧、中美、中印、中韩、中澳、中丹、中哈、中国—东盟等“旅游年”活动的相继举办,“旅游年”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街谈巷议的“热词”之一。国家领导人宣布与其他国家互办“旅游年”活动,已成为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时针拨回到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期间,与洛伊特哈德主席在达沃斯共同启动了2017中瑞旅游年。这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中瑞旅游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一年来,中瑞双方在“旅游年”框架下,不断深化旅游合作机制,务实举办系列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增进了双方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为进一步深化中瑞旅游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了解,“旅游年”期间,中瑞两国相关部门认真谋划、务实合作,先后举办了开幕式、“中瑞旅游年”高峰活动——“瑞士联邦主席登长城”、百名瑞士游客登长城、千名中国游客访瑞、中瑞酒店业管理研讨会、中瑞旅游论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旅游交流活动,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瑞士联邦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极大地提升了两国旅游交流合作水平,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举办“中瑞旅游年”是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已远远超过旅游范畴,对两国人文交流具有深远影响。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中瑞两国交往历史中,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双方成功举办一系列旅游交流活动,将两国旅游交流规模推向新的高度。预计今年双向旅游交流规模有望突破150万人次。
瑞士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旅游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既是旅游发展的先驱,也是冬季旅游的发源地,素有“旅游业摇篮”和“世界花园”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境旅游人数越来越多,瑞士已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乘着中瑞旅游年活动的东风,中瑞旅游交流规模持续增长。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瑞双向旅游交流人数超过12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中国已成为瑞士第四大客源市场,增长势头很快。对中国而言,瑞士也是欧洲客源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每周近40班次客运航班往返于中瑞之间,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日趋便利。
记者了解到,随着两国民众旅游交流规模的扩大和旅游合作程度的深入,中瑞双方将建立工作组,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加强合作,共享旅游产品、旅游消费和旅游技术等方面信息,分享可持续旅游、山地旅游和冬季旅游的发展经验。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习近平主席的关注下,中瑞旅游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契机,成为两国关系中更加重要的领域。
2017中瑞旅游年奏响了两国旅游合作的新序曲。正如李金早所言,当瑞士经验碰上中国市场,一定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国愿意与瑞士加强山地旅游、冰雪旅游、酒店培训、国际组织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国旅游业从重规模到重质量的转型升级。
(原标题:奏响中瑞旅游合作新序曲——写在2017中瑞旅游年闭幕之际)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