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苗乡侗寨 嗨歌欢舞养心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2016年07月10日 作者: 人气:844


       在翠绿山峦中起舞,在潺潺溪流边歌唱,在古老村落里寻幽,在风雨桥上听雨……走进黔东南这块神秘古朴、风情婀娜的地方,总有风物不经意地打动人的心扉。

 

  过去封闭、欠开发,孕育了这块土地的原味、本真,似一股清流,迅速攫取人们的目光。扬文化之势,做美丽文章,黔东南成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样本。

 

  《大美黔东南》推出黔东南州庆特别报道第五期——“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策划报道,深入报道该州围绕打造“原生态苗侗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积极促进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旅游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成绩、做法,敬请关注。

 

  包括黔东南合唱团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97支合唱团(含港澳台合唱团)4000多名演员,在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上,用他们天籁般的歌声,征服了前来聆听的观众。

 

  歌声已飘远,但激动、兴奋、惊艳、期待各种情绪依然在黔东南人民心中发酵。

 

  人们热烈地谈论着,在中国民歌合唱节这一我国最具权威的民歌合唱赛事和最高交流平台,黔东南的歌声依然如清泉般闪亮,以斩获8金的亮眼成绩,让人惊艳。

 

  人们还在兴奋地议论着,从第三届起,中国民歌合唱节这一高端民歌赛事将长期落户黔东南,这充分说明了黔东南的民族文化魅力。

 

  业内人士称,这是“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黔东南素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这里的孩子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处处是歌舞的海洋。

 

  早在1986年,黔东南州侗族大歌在巴黎演出,被音乐界惊叹为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从此传遍世界。

 

  黔东南州副州长、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肖明龙介绍,在黔东南歌唱不是余兴节目,而是全部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全部都是历史的凝练和传承,文化的贮存和展开。这里跳舞没有华丽的舞台,是一类人的文化情结,是一个民族赞美生活、讴歌生活的情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依托。

 

  “歌舞之州”、“文化千岛”、“民族文化天然博物馆”等一个个“头衔”,都是对黔东南的最好赞誉。

 

  历经时光的浸润,黔东南以歌舞、服饰、建筑、节庆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更加醇香。

 

  这里,27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传统村落的10.8%,占贵州省传统村落的65%,位列全国地(州)第一。

 

  这里,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省入选的唯一项目。

 

  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项72个保护点,位列全国地(州)第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26人。

 

  历数种种,都彰显了黔东南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不遗余力。

 

  但前进的脚步依然铿锵。

 

  2012年12月31日,文化部同意在黔东南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当前全国18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这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年8月,省文化厅同意黔东南州设立了2个省级的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黔东南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省仅有的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4年起,省财政专项拨付1000万元给省文化厅在该州黎平、从江、榕江3县实施连续5年的侗族大歌专项保护行动计划,通过“百村歌唱大赛”、“100个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百村传统经典民歌数字化”、“百名侗族大歌骨干辅导员”、“千人传承培训计划”、“精品剧目《嘎老》包装推广”等“411工程”综合保护侗族大歌。

 

  同时,黔东南州已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工作,特别是州内14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36所州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已把民族文化作为科目列入教学课程和年度工作计划。台江、榕江、黎平、锦屏、从江、丹寨、麻江等县已编制乡土教材,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尝试。另外,凯里学院举办了高级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训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这种校园教育、内部传承机制将为该州各民族“守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坚强的人才保障。

 

  长长久久的努力,换来了黔东南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

 

  深耕文化魅力,黔东南走文旅融合之路,做大美丽文章。

 

  目标已定,黔东南要建设“原生态苗侗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步子已迈开,围绕建设目标,黔东南紧扣原生民族文化资源,着力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营销、培育精品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发力。完成了全州16个县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20个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及一批专项规划,成功推出了镇远、肇兴、岜沙、下司、隆里、旧州、石桥、凯里苗侗风情园、云谷田园等一批新景区新项目。

 

  成果已显现,黔东南已有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云台山4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从江岜沙、施秉杉木河、凯里云谷田园、剑河仰阿莎4个景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A级景区。镇远古城5A级景区已经省旅游局审查上报国家旅游局等待审批,形成以“一城(镇远古城)两寨(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为核心,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来到黔东南,心动就在刹那间。

 

  心动指数,数字表达。“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接待游客达1.5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07亿元,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4%和28.7%。2015年,黔东南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2%,其中文化旅游占13%。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每年都有无数海内外游人在黔东南来来去去,但这里的人们生活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本真和色彩,而这也是其最大魅力所在。

 

  今年1月,贵州入选《纽约时报》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入选理由是苗家山寨和侗家山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黔东南州正是贵州这方面的代表。

 

  今年4月12日,法国知名电视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在法国电视台二台开播,展示了黔东南州榕江县开阳苗寨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吸引了法国523万观众。

 

  黔东南之美,正被世界看见。

 

  有统计表明,“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境外游客达102万人次,占全省境外游客的26%,年均增长18.6%。

 

  该州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等重大活动,力求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

 

  而今,黔东南这块文化沃土正迎来更多的惊喜。

 

  今年1月22日,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公布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的通知》,公布了30个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黔东南获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入选的自治州,也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地。

 

  2月,黔东南雷山县、黎平县、镇远县入选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5月6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黔东南州工作汇报,作出黔东南要“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决策。下步工作中,黔东南州将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有突破、五年大发展”的要求,加快把黔东南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未来,这块风情之地又将绽放怎样的异彩,让人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