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个执着的旅行名作家,一个被争议符号和传奇
今天(3月26日),是著名作家三毛诞辰75周年的纪念日。围绕着三毛,有太多光环,也有太多争议。前段时间刷屏的表白信《张杨导演,我爱你》,由于作者小二姐自称三毛转世,也让三毛的名字回到很多读者的视野。她的作品,她与荷西的爱情,她的流浪,乃至她最后的自杀.....,都成为人们将她传奇化与符号化的入口。
但在拥有巨大知名度与读者数量的同时,三毛却从未被认为是个严肃文学创作者,与后者相比,她更像是一个由作品、个性与故事复合而成的整体性作品,用一生的经历铸就了人们口中的那个“三毛”。
我们在这个纪念日,想跟大家聊聊这个充满复杂与暧昧的三毛。你是否读过她的作品?是否也曾经为她痴迷?
撰文 | 张舒婷
她的一生,已被符号化为传奇
如今,三毛身上被贴了太多标签,如“文艺教主”、“流浪作家”等。许多初高中时期曾受三毛文字感动的读者,至今仍在心中为她保留特殊的位置,其中有爱慕,也有怜惜。青春是不能追究的,当年若真挚地信任过三毛与她笔下的真实并因此曾得到慰藉,后来若没有回顾的机会,那么她美好的形象便会长久地保留下来,自己也不忍破坏。
李敖曾尖锐地评价三毛:“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面对他人对三毛的质疑与指责,联想到当时与三毛心手相连的自己,一种人可能会抗辩,一种大概也不愿多谈。
三毛与荷西
作家闫红的一句比喻十分精确:“张爱玲告诉我们,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三毛只负责展示华袍,把找虱子的任务交给了读者。”1998年,马中欣出版的《三毛真相》亦因暴露诸多有关三毛的不尽公正的负面信息,激怒了众多三毛粉丝。不论三毛故事的真实性是否值得怀疑或她的形象是否通过设计而失实,经过众人记忆的巩固,三毛的一生已被符号化为浪漫而神秘,她本人亦脱俗而富魅力,成为万千少女渴望靠近的文艺典型。在以句子分享为目的的“句子迷”网站中,注明出自三毛的美句有十余条都获得了上万赞。
三毛去世后,出版的部分相关图书,引起的评价褒贬不一。(《三毛私家相册》为三毛家人知情及授权出版)
但围绕三毛传奇一生的争议持续不断,她文笔的优劣问题、经历的真实性乃至自杀之谜一直是公众视野中讨论的焦点。在三毛逝去整整20年后,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澔平出版《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认为:“三毛的过世(原因)是我们过了20年之后才了解的,是忧郁症。”同年,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欢乐调频”主持人、中文名为李柯的美国人亦出版了一本《三毛的回声》,并在其中记录了他与三毛的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三毛为人所质疑的最大问题,或许是她是否具有这种将个人经历过度浪漫化、传奇化以示与众不同的倾向,她真如文字中的所示的那样善良天真、勇敢纯粹吗?她轰轰烈烈的恋爱方式中有无刻意、迫切的成分?知乎上甚至出现诸如“三毛的荷西真实存在吗?”、“三毛爱荷西吗?”、“「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是真的吗?”这样略显滑稽的问题。
文本内外,浪漫与真实的交锋
回视三毛的文字,会发现当年因急迫的心情而无意略过的瑕疵,而重看三毛无意掩饰的细节,或许会有新的感受。在三毛文中,“我”的存在尤为引人注意。
如在《倾城》中,三毛自述申请过境去东柏林的故事,她作为“美丽的女人”嫣然一笑,便立刻感受到接收表格的文职军官的心动;后来遇到英俊迫人的东德军官,因他对她一见钟情,便动用关系让她顺利通行。在《吹兵》中,年幼的三毛与暂住在学校的驻军中的炊兵,因特殊原因拥有了超越年龄的友谊,炊兵对她呵护有加,两人的关系虽受误解与阻挠,但在临别时,炊兵送给三毛一大纸袋牛肉干作为纪念,三毛对此的描述是:“一生没有捧过那么一大包肉干,那是新年才可以分到一两片的东西。”还有《大蜥蜴之夜》里,三毛不耐烦地住进外交官约根像“博物馆”般雅致高贵的家,看似无意点明助理米夏崇拜式眼光的低俗,也不忘描述约根对自己的那份收藏家的贪心。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