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亮相 展现福建数字文化成果
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把电子书“带走”
市民正在感受数字非遗体验
魔墙上闪现的各色文物,手指一点就可以看到相关文字说明
21日下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开馆。本届展览涵盖数字福建、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体验等展馆。在数字福建展馆中,由省文化厅负责的“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展览格外引人注目,展览集中展现了福建数字文化建设成果。
据介绍,该展览重点展示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文化信息平台、数字文化资源、文物地理信息、文化交流合作、数字非遗体验等5个板块,综合运用光电交互、动态图文、新兴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利用触摸屏、AR/VR、裸眼3D大屏等方式,展示绚丽多彩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福建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建设成果,以及福建文化新业态、数字文化新产品。
展馆现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信息平台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该平台包括“一库二网二平台”,即海丝数字文化资源库、海丝文化资源建设协作网和服务协同网、海丝文化展示平台和网上文化商贸平台,展览呈现一期建设成果。其中,海丝数字文化资源库利用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集成遥感技术,建成包括海丝历史文化风貌、地形数据、景观数据、文化旅游等的多媒体数据库。
在另一侧的屏幕上,记者点击“泉州开元寺”,就清晰可见大雄宝殿、广场周围等三维立体场景。这是海丝数字文物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平台,集合文物保护、空间管理、信息标注、旅游宣传为一体,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地形模型和文物专题数据。“这套系统,将文物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能直观、准确地展示当地自然风景和建筑特色,使文物‘活’起来,也使观光者身入其境。”现场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移动数字非遗展示平台上,依托互联网、AR、VR技术,非遗产品被转换、再现成可共享、可体验的数字形态。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通过互联网+科技+非遗的手段,以‘听得见的非遗’‘带得走的非遗’‘学得来的非遗’的方式展示福建数字非遗的建设成果。”在参观者只要用手机扫描AR卡片,就能了解到福建省“世界级非遗项目”和部分“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知识;扫描并关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公众微信号,就可以欣赏福建非遗项目的介绍及传承人的口述或表演;戴上VR眼镜,就可以置身传承人的工作室,操作手柄即可学习非遗技艺。
文物数字展墙上展示了200余件海丝文物精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块“魔墙”,结合了互联网技术,能实现30名以上观众同时体验手写查阅、搜索浏览、下载点击等功能,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海丝文化交流合作板块展现的是“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福建文化宝岛行”等文化交流品牌,在充分发挥向海外展示宣传推介福建优秀文化和深化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