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名胜景区发布“谢客令” 警惕生态损失
景区“谢客令”是警钟也是契机
可可西里、昆仑山、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年保玉则等地自然景观资源珍贵而稀缺。每年的7月到9月,青海便成了国内最佳旅游地之一。今年4月以来,年保玉则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等景区相继发布禁游令,以保护景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进入旅游旺季,一些久负盛名的景区景点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闭门谢客,意欲何为?
看看这些景区的名称,也许就不难找到答案。可可西里、黄河源头、岗什卡雪山、青海湖鸟岛……几乎都是以自然资源闻名于世的景区,其中的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而青海湖则位居“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这些外界加之于它们身上的金字招牌,成了它们吸引游客最好的广告,但同时也带来了盛名之下,不堪重负的客观后果。
游客的接踵而至,为这些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带来了极大的生态压力,尤其是部分游客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文明旅游素质不足,结果或因乱扔垃圾污染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或因自驾游、使用无人机拍摄风景、追逐动物等,而对当地珍惜野生动物带来了极大干扰,甚至影响到了其正常的迁徙和繁殖。正是为了避免如上情景再次上演,这些景区纷纷发出“谢客令”,暂时或长期谢绝游客参观游览。
这么做当然会给景区和地方政府带来旅游、财政上的“损失”,然而相比之下,给当地自然环境资源带来的“生态损失”,多数情况下是花多少钱都难以挽回的。所以说,景区景点的旅游“谢客令”既是警钟,也是契机。说是契机,主要是针对景区本身。通常游客都盼着放假,在假期里外出旅游放松,而景区景点其实同样需要放假,需要休养生息,需要在长时间接待游客,甚至是超负荷“工作”之后恢复“元气”。
而警钟则是敲给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者、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同时更是敲给广大游客的。对于这些景区颁布的“谢客令”,广大游客在给予理解与配合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旅游文明和生态保护意识,如果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做好了分内之事,那么景区或许并不需要“关门谢客”,或者至少可以缩短谢客的时间、降低谢客的频率。(来源:工人日报)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