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湿地的美 不该只停留在候鸟南飞时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龚云飞、实习记者张薛韦)报道:近日,有网友在《问政江西》平台上发表了题为“鄱阳湖湿地公园缺乏定期修缮与管理,基础设施陈旧”的帖子。作为江西省重点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如果在管理和基础设施上有欠缺,将会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记者通过实地观察,发现网友所述问题的确属实。
在鄱阳湖湿地公园的科学馆内,记者看到,灯光昏暗,陈列品像是被闲置了一般,老虎、白鹤等动物的标本都失去了生气;馆内的电子设备几乎都没有显示,没有承担起对应的介绍、解说的作用,部分陈列品也没有对应的“铭牌”。景区某位工作人员表示,她从今年年初进入景区参加工作以来,这些设备都属于“停机”状态。另外,科学馆内一些模拟草甸、棚屋边上的围栏都已经形同虚设,游客可以随意进去和动物标本合影。
在科学馆边上的荷花池上,记者并没有看到预想中那般“夏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只有悉数几朵荷花,而且从一些荷花的断茎可以看出被人采摘的痕迹。科学馆一旁有一片供天鹅栖息的水塘,是不少游客停留观赏及喂食天鹅的地方,穿越其中的玻璃观赏过道,可以更为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较为浑浊。
随后记者电话咨询了鄱阳湖湿地公园的刘姓负责人,对于景区内科学馆服务设施没有到位的问题,刘先生给予的回复是:“科学馆近期将会重新进行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方面都会跟进。”
据悉,鄱阳湖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而极具代表性的纯自然生态的复合型湿地公园。每年11-12月候鸟南飞时,能看到鄱阳湖湿地公园最为动人的画面:“鸟飞千百点,日没半红轮”,也就在这个时期景区最为热闹。
同时,湿地公园内集湿地文化、候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于一体,具有很深文化底蕴。然而作为景区文化承载体的湿地科学馆却遭到“冷遇“,不得不让人惋惜,这样的景区发展模式仿佛失去了根基,是站不住脚的。据了解,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着手申报国家5A景区,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让游客满意、提高景区知名度、为景区创收的保障,是一定能够为景区加分的。景区相关部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在景区基础设施、景区文化传承上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鄱阳湖湿地的美,不该只停留在候鸟南飞时。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