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富乡村
古老的青石街道、独特的干栏式吊脚楼、悦耳的侗族大歌……走进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景象怡人,让人流连忘返。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寨,通过盘活资源资产、用活特色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的肇兴侗寨,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今年71岁的陆振才是肇兴侗寨景区表演队队长,在他看来,发展乡村旅游,既带动村民致富,又保护了特色民族文化,一举两得。
发展乡村旅游,肇兴侗寨有自己的“诀窍”:村民们的耕地等自然资源,鼓楼、戏台等公共文化资源,以及村民自有民居、掌握的文化传承技艺,均通过管理建账,作为资源入股,整个景区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随着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肇兴侗寨在村民共建、共管、共享中逐渐焕发生机。
目前,景区已连续两年兑现入股分红。沿街门面也随着侗寨旅游的红火而增值,仅景区内村民沿街的492间房屋租金收入一年就有2460万元,带来户均增收11.28万元。
旅游业风生水起,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致富之道。村民陆艳东和几个朋友一起承接一段客运路线,做起了旅游运输服务工作,生意越做越红火。他说:“只要大家积极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和保护中,肇兴侗寨的旅游就会越搞越好。”
而黎平县对旅游资源、文化产品等进行开发、升级,也为侗寨旅游锦上添花。2017年,景区旅游接待游客124.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82亿元,直接带动464人脱贫。
陆艳东告诉记者,以前寨子8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大家纷纷回到了家乡。
2017年,肇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专业合作社收入1250万元,仅侗品源传统工艺专业合作社就有绣娘213人、染娘186人、织娘87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旅游加速发展,保护还要跟上。景区将旅游资源保护与年度分红捆绑,并发挥寨老、古民居保护协会等的力量,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目的。村民陆有才介绍,对乱丢乱弃等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且不听劝阻的,按照规定将会罚款500-1000元。
肇兴侗寨是黎平县以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依托侗族文化、生态环境、乡村田园等优势,黎平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资源。2017年,全县3660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记者 刘智强 来源:新华网)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