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面粉不能比面包贵 降低营商成本上下有共识

来源:财联社 发布:2018年11月04日 作者:许祯 人气:10908

        “如果面粉比面包贵,不仅造成营商环境恶化,还在主观思想上造成制造业无心发展、热衷房地产、赚快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这样表示,降低营商成本这件事,上下都有共识。现在,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谁都说要降成本,但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靠地方,不能把问题解决的方向对外,不问自身可做什么,全部希望中央帮忙解决。

在黄奇帆看来,目前营商环境存在“五高”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80%不是靠中央、不是靠国家,而是需要靠地方政府改进管理,靠改变企业自身的运行方式和机制。

比如物流成本,全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5%,在世界上比较高,原因是什么?有三块,一是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结构不合理,铁路运能大、运费低(是公路的1/5),我们的铁路那么发达,货运量只占总运输量3%,为什么?可不是铁路部门不想运,实际上是最后一公里没到位。大型工厂、货场基地以及开发区几乎都没有铁路进去,企业图方面,卡车上货点对点,成本就高了。

二是多式联运、无缝对接不到位。

三是产业链布局不集约一体化。东边往西边运、西边往东边拉,往返重复。这些成本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

又比如土地房产成本高,土地批租收入作为地方预算外收入归地方,地价高房价就高,房地产成本与规划有关、批租方式有关、房产商买土地的资金融资方式有关,都是地方政府可以解决的。

再比如“五险一金”高,一方面有费率问题;另一方面还有费基问题,怎么算费基,大概念是地区职工平均收入为费基,你是把金融业等社会收入较高的人群与工商产业职工平均作费基,还是以产业工人平均数作费基,其高低有很大的不同。

其他还包括制度成本、金融成本,办一件事让人跑几次成本就高,只跑一次成本就低,金融生态好、品种结构好、服务体系健全等等,都是地方政府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黄奇帆建议,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要素成本税费成本和制度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之一,拉弗曲线、三去一降一补讲的也是这件事。

未来要实现五个低营商成本,包括:一是税费成本低,对地方来说除了减税,更多的在于费的实质性降低。二是物流成本低,物流成本的下降主要靠地方政府,要形成铁路、水路、公 路、航空的无缝对接,要着力建设最后一公里物流硬件,要形成2小时半径的上中下游产业布局。三是金融融资成本,主要在融资结构优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四是土地房产成本,要在按揭贷款、地价控制、买地资金来源等方面予以控制。五是劳动力供应成本,要在最低工资标准、五险一金的费率和费基上做文章。

不仅如此,黄奇帆表示,招商服务也是一种营商环境。招商中要遵循同等国民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尊重知识产权等原则,要搞好系统设计、互惠互利、资源互补。当下,在招商中要特别突出六个方面:

一是以产业链招商,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优化配置。企业有利可图,愿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一个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较大市场规模的产业链体系,往往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运行成本,而这正是吸引世界级巨头的“撒手锏”。

二是以资本注入式招商。招商引资往往关注的是引进资金、资本,但在资本的时代,更应该关注引进能驾驭先进技术、人才、产品和市场的一流企业,并以本地能集聚的资本吸引这类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往往投资额都很大,只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是难以持续投入的。比如液晶面板,中国缺口巨大,但投入一个项目少则三四百亿元、多则五六百亿元。尽管这类产品市场短缺、效益前景良好,但由于资本、技术门槛高,有能力干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这样的项目既要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又要有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供给,还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供给。

三是以牌照资源补缺式招商。包括上市公司、金融牌照、现代服务业牌照等重要的政府许可性资源,吸引没有这种资源的内外资企业过来,通过捆绑项目或其他资产方式“投桃报李”,互相优化资源配置。尤其对差一口气就谈成的项目,在没有这类政府许可性资源的情况下,承诺帮助企业向国家争取所需牌照也是一个办法。

比如,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全国有几十个工厂,每年几千亿产值,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没有财务公司的,我们支持他办一个财务公司的牌照,财务公司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批。我们帮助做好具体的沟通,以期有关部门批准。这也是招商引资的合理措施。

四是以收购兼并式招商。对现有的国有、民有企业资产,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国内外流行的发展方式。对在本地发展不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企业直接收购兼并掉,一方面盘活了企业,另一方面还引进了新的资本。对在外地或国外发展困难的企业,如果对该企业的行业特征、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财务状况都有实质性的了解的情况下,方向看清楚了,也可以直接买断对方的控股权、整体搬到本地来生产。

五是PPP合作招商。只要公平公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可以让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这是合作共赢的招商。关键是要做到“五种平衡”:第一,凡市场化收费可以平衡投资的,比如高速公路项目,就完全放开,由市场主体来做;第二,凡当期收费较低、暂时平衡不了的,像供排水、停车场等项目,就可以通过逐步调价的措施,使项目最终形成投入与产出的大体平衡;第三,凡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收费的投资项目,要通过政府采购、分期付款的方式,把一次性投资变成长周期的公益服务采购,以时间换空间,形成长周期的投入产出平衡;第四,凡是特别大的投资项目,比如地铁项目,没有条件以采购方式推进运作的,政府就应配置土地等相应资源,使其平衡;第五,对土地开发整治等收益很高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要限定投资者的收益幅度,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否则就是搞利益输送。推进中,要注意严防“形股实债”的PPP,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投资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的投资本金亏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将项目融资偿还责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担,防范社会投资方在实际经营中乱收费、防止同类项目不同标准、防范灰色交易、防范项目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出了问题撒手不管。

六是产业引导基金招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一般会产生1:3或1:4甚至更高的杠杆比。政府出资30亿元,凭借良好信用,通过杠杆撬动,可吸收100多亿社会资本参与,整个投资基金规模就会变成150亿。这种放大效应,使财政资金可以更多投入到各种技改、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还能推动企业重组和并购。同时,股权投资基金本身是一种市场化选择机制,具有优胜劣汰功能,由基金管理人选择项目投资,总体上会选到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从而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种优秀的招商方式。

黄奇帆强调,在招商引资中,要把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就业作为重要条件,要确定“三不招”、“五不搞”原则: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招、过剩产能和产出强度不达标的不招、环保不过关的企业不招,避免了“捡到篮子都是菜”。与此同时,不搞血拼优惠政策的“自残式”招商,不搞众筹招商,不搞P2P招商,不搞炒地皮,不搞炒房招商,防止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和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