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境游客成中国“名片”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17年03月21日 作者: 人气:43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每一个公民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表,让1.2亿出境游客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名片。


    “大量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对中国国际形象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被问及公民出游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时,柳斌杰说,“外国人往往不是从国家制度、社会文化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形象,而是从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放大到整体的国家形象。”


    “我一直很关注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过程中的文明素质,也一直在研究国家形象传播问题。”柳斌杰说,公民传播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按照理想状态,每一个游客都应展示中国正面的国家形象,展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展示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与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不仅仅要引起旅游行业的高度关注,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柳斌杰表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到国外旅游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外出旅游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国公民展示了良好的形象,但也有部分人因为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个人素质等原因,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炒作,有的媒体甚至借此抹黑中国国家形象。


    柳斌杰分析,这一方面是部分游客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部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倾向于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放大了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问题。


    如何通过1.2亿中国游客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呢?柳斌杰建议,要积极提升公民出行的知识和法律观念,用多种方式提醒公民,自觉遵守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传统、法律法规,不做违反当地文化规则的事情,逐渐树立中国人勤劳、友善、爱好和平的正面形象。


    柳斌杰说,首先要加强文明素养教育,形成“在任何时候,身在外国,你就是中国形象、就是中国人的形象”意识,并将其体现在个人行动之中。其次,要改善公民出行的知识和法律观念,引导游客主动了解目的地在爱护公共卫生、保护文物古迹、维护自然环境、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外媒体要合作,加强正面引导。”柳斌杰特别强调,中国媒体要和外国媒体多做沟通,全面客观地报道中国公民旅游热潮,主动破除新闻报道中的成见甚至偏见。


    2015年以来,针对旅游行程中出现的危及公共安全、危害公序良俗的行为,国家旅游局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引起公众广泛谴责、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游客列入“黑名单”。对此,柳斌杰认为,建立公民个人诚信惩戒体系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于屡教不改、过失到相当程度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种方式很实用,可以有效提醒广大游客遵守社会规则,以免影响以后旅游出行。对于一些危及公共秩序、社会利益、文化风俗的行为,要尽量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依法监管。


    与此同时,柳斌杰指出,大多数不文明旅游行为属于个人修养、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的问题,多数并不涉及违法。因此,公民形象建设应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少用、慎用惩戒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