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被拆,古老建筑文化被割裂
“一入韩城千年里,街巷楼塔庙无言”。
一句如诗的精言妙语将千年韩城的古雅与优美诉说殆尽。千年之后,历史辗转,这座坐落于关中平原黄河之畔的文化古城,像是一面保存完好的历史之镜映照着远去的悠悠岁月。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得以借此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有幸去感受、去体验、去窥见它千年之身积淀的文化厚重与过往繁华。
然而,在今时今日,这座兼具西北地域犷美之风和古朴之气的千年古城却正面临被破坏的危机。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存在破坏古城山水环境格局问题。
在此之前,有着超过1500年历史的韩城古城被拆,住建部紧急叫停时,已有八分之一被拆毁。今年1月,韩城斥资1.9亿元打造的景观提升工程“鲤鱼跃龙门”被住建部通报批评。随后,韩城有关方面紧急叫停了部分景观项目施工,其中包括“鲤鱼跃龙门”工程。
韩城千年风华,或将在盲目的复古、无知的拆建、着急的求新求变中变得不伦不类,甚至是面临永久性被毁坏的可能。
2019年,凤凰网旅游推出“精品目的地养成计划”凤凰网旅游《凤旅观察》栏目将推出“精品目的地养成计”系列评论,针对包括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主题公园、热门旅游城市在内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和升级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归纳精品目的地养成秘籍,为中国文旅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杨帅锋
山水格局的守与戒
66岁的韩城市文化馆退休人员张利华爬上山头凝望着脚下风貌大改的古城不胜唏嘘:“城东串串巷的一座古宅被拆了,宅子主人的祖先做过御前侍卫;新建的“新天地”商场突兀地矗在古城和后山的赵家寨之间,见证历史的古城和赵家寨堡双重军事防御体系被生生切断,韩城曾经作为扼守黄河天堑军事重镇的雄风永远不见了……。”
紧邻古城的建筑被拆迁后的景象(208坊摄影)
城市是历史文明的载体。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楼一塔都深深镌刻着古城彼时彼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的印记。人为刻意变动或者肆意破坏文化遗存和原生环境的自然联系,历史文明原生之美和文化价值将会受到本质性的破坏。
作为中国仅存不多保存完好明清建筑的古城、中国西北腹地的文史之乡韩城,更应该重视城内文化遗存和原生环境的特定联系,尤其是在古城山水环境格局、文化遗存及城市功能布局上更不容犯错。
以韩城“鲤鱼跃龙门”形象工程为例,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刻意打造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完全不符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植被亮化工程实在是脱离现实,既荒唐又可笑,既无知也无趣。甚至,是在盲目修建中破坏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整体气质。
一千座城市有一千种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城市和谐的自然人文风貌、合理的城市功能规划布局以及原生文化遗产的留存和呈现。不尊重当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肆意“挪用”“粘贴”只会让古城变得千疮百孔和不伦不类,既丢失其特色,也损失其价值。
特色和真实是历史文明魅力的真正彰显,是古城聚集人气、谋求一切发展的坚固资本。拾人牙慧不可取,照搬照抄不能要,唯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自省自察,通过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和亮点,才能在文旅浪潮冲击之下不被裹挟、逼迫和淹没,才能以“我家独有”的骄傲姿态在激烈竞争中优先胜出。
崇“古”尚“今”的借鉴与启示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下,“诸子百家”争鸣不断,各家纷纷举起“崇古尚今”的大旗,高呼“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震天口号,以求在文旅市场分割蛋糕,圈地牧羊。只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死在自己盲目求新求变改革之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能脱颖而出者却寥寥无几。
千年古城似乎在“百家争鸣”的文旅市场更占据先天优势,但它们也往往会在“狂飙突进”的迅猛前进中迷失自我,并背离文明文化的传统和追求文旅发展的初心。
追寻古老文明的审美力量从不缺少。能心怀善念、心存敬畏者自然早已骄傲地站在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市场的风口和潮头,迎来送往,名利双收。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