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季节”“全景式”旅游体验体系基本成型,贵阳上半年旅游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智游贵阳智慧旅游平台页面。

以乡愁文化为主题的乡愁贵州景区(航拍)。

游客在乌当偏坡游玩,体验布依族民族风情。

天河潭“盛装迎客”。

绿树环绕的黔灵山公园成为游客打卡之地(航拍)。
2019年时间过半,旅游产业传来佳音。来自贵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11830.81万人,同比增长25.6%,实现旅游总收入1614.54亿元,同比增长31.5%,贵阳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2016年11月我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的不懈努力。3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全域旅游已经逐步成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明晰工作路径:
完善顶层设计
优化开发利用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近年来,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贵阳市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旅游理念完善旅游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对贵阳市城市性质的定位,贵阳市的五大城市职能之一就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围绕这一城市职能,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求,贵阳市提出了“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突出阳明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加快布局两区两带八片”的全域旅游格局。
由此出发,我市在近两年时间内,编制完成《贵阳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贵阳市温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贵阳市旅游环线旅游产业战略发展规划》《贵阳市旅游环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设计》《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以确保旅游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及生态、文化、交通、消防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此外,贵阳市还出台了《贵阳市大数据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贵阳市鼓励扶持旅行社发展转壮大考核实施办法》《贵阳市入境旅游奖励试行办法》《贵阳市新开航线航班培育自己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贵阳市关于鼓励和促进全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在政策的支撑下,目前,贵阳市旅行社已经增长为282家,旅游客运企业20家,旅游车辆3000余辆,导游人员达到9500余名,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4.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120.8万人,还建成了旅游数据铁笼,打造了智游贵阳、爽游贵阳等智慧旅游平台,开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创旅游商品品牌。
壮大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招商引资
“2016年至今,全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已达到114亿元以上。”7月24日,记者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专题座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按照市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安排,市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投入。
贵阳市财政局统计显示,2008年,我市市级财政旅游项目资金仅为800万元,2017年,已经增加到了15213万元,2018年达到48868万元,2019年,围绕旅游宣传、航班航线补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智慧旅游方面,贵阳市继续加大投入,除在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50600万元的旅游项目资金之外,还安排了政府性基金预算6000万元,用于加强我市相关景区旅游设施的建设。
而根据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汇报,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住宿企业增长至5850家,可提供房间总数为15.7万间,床位数达到26.75万张,其中星级酒店45家,避暑度假精品酒店50家。
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复星、融创、华强、宝能、华侨城、嘉宏航运等知名企业,完成了宝能国际文化旅游城、华强“熊出没”小镇等重点项目的签约,以及恒大童世界等世界级旅游产品的落地建设,贵阳市全域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正逐步形成。
丰富旅游业态:
完善配套要素
推进融合发展
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市直各部门关于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汇报显示,随着贵阳市“吃、住、行、游”等旅游配套要素的不断提升,入境游客的体验不断提升。
截止到2019年,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游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航线达到206条,实现了省会城市航点全覆盖,开通贵阳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米兰、巴黎、墨尔本等6条洲际航线;目前,我市已完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近700座,推动社会厕所免费对外开放,获得“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随着市县两级“1+3+N”旅游综合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市旅游投诉处理率已经达到100%,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此外,贵阳市持续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在文化融合方面,推出了时光贵州、多彩贵州城、阳明文化园、1958梦幻之旅、天河潭水秀、方舟戏台等文化体验项目,提升贵阳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农业融合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242个、富美乡村示范村30个,美丽乡村示范带20条,2018年,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乡村旅游人数达到4745.4万次;在体育融合方面,提升打造了高坡、桃源河、南江大峡谷等户外运动及素质拓展基地,并借助贵阳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开展了大量旅游营销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在大健康融合方面,枫叶谷、振华万象等温泉疗养区、息烽南山温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等获批成为“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随着“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日渐丰富,贵阳市“全季节”“全景式”的旅游体验体系已基本成型。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