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限风光的明星旅企腾邦国际为何陷入经营困局?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20年06月05日 作者: 人气:78697

5月22日,腾邦国际经过延期之后,终于就深交所问询函进行了回复。相关回复并没有打消市场疑虑,反而引发了一串新的疑问。问题接踵而至,按下葫芦浮起瓢。谁能想到曾经无限风光的明星旅企,一度冲上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

艰难的腾邦国际

5月1日,腾邦国际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腾邦国际实现营业总收入9468.1万,同比下降91.5%;实现归母净利润-6981万元,上年同期为2071万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0.4%,同比降低18.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8%,同比降低80.2个百分点。

疫情的负面影响导致腾邦国际的机票代理和旅游业务受到严重冲击。

其实在2019年,腾邦国际就已经显现危机:债券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总部及子公司被国际航协终止客运销售代理协议;11家关联子(孙)公司被报道与其完成实质性股权关系切割……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4月17日,法院已裁定查封、冻结腾邦国际名下财产173.32万元及多名高管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共249万股;查封、冻结腾邦集团名下财产约1.77亿元及其持有上市公司股票495万股、持有腾邦资产12.7%的股权;查封、冻结腾邦物流、腾邦集团、腾邦资产、钟百胜名下银行存款,共计1.60亿元。

腾邦国际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腾邦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2.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39.49%。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腾邦国际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尽管腾邦国际近年来盈利增长不明显,但净利润基本还是维持在1亿元左右。

对于营收和利润都大幅下滑,腾邦国际给出的解释是:2019年,受到金融去杠杆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社会整体流动性欠缺,去杠杆让轻资产和强调资金速动的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愈发加快。公司旅游业务和机票代理业务均属于资金推动型的业务,本报告期内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融资受限导致资金流动性紧张,使得旅游业务和机票代理业务遇到较大经营困难,经营规模减少和出现较大经营亏损。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腾邦国际自然是雪上加霜。4月,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腾邦国际破产清算。5月,深交所发出问询函,连追51问,涉及腾邦国际业务经营、内部治理情况、控股股东及关联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审计报告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公司合并报表会计数据、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数据、公司信披问题等等问题。

疫情只是一剂催化剂

腾邦国际成立于1998年,靠国内机票代销业务起家,一度成为票代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1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近些年,腾邦国际的业务条线几经调试,大体切分出旅游、机票、差旅三大业务体系,旅游业务包括腾邦旅游、宝中旅游、欣欣旅游、八爪鱼在线旅游、捷达旅游网,机票业务包括飞人网、8000yi、神兽出行、翼团,差旅业务包括腾邦差旅、神兽。

事实上,伴随着腾邦国际的多次资产收购以及业务扩张、转型,外界对其争议一直不断。腾邦国际如今成为热锅上的蚂蚁,疫情只是一剂催化剂,其内部矛盾和发展模式近些年一直没有得到更好地梳理和审视。

令业界印象深刻的,就是腾邦国际的扩张速度。借助快速扩张,腾邦国际完成了几次大手笔的收购,成功实现上市梦。然而,上市后更激进的扩张也让其险象丛生,甚至从旅游赛道直接重资产切到陌生的金融领域,一度形成腾邦旅游集团、腾邦商旅集团、腾邦航空集团、腾邦物流集团、腾邦资产集团、腾邦投资集团等六大集团。

这样的“狂奔”,需要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腾邦集团总负债分别为113.15亿元、163.47亿元、186.77亿元、191.7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92%、79.51%、72.9%、65.87%。

腾邦国际的盘子是越来越大,但是产品项目的落地化水平欠佳,缺乏精耕细作精神,产业链条之间也并未真正发挥出高效协同效应。资金链一旦断裂,极容易四分五裂,各自苦战。

“腾邦们”还有未来吗?

对于腾邦国际而言,有没有点好消息呢?

日前,腾邦国际收到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深圳中院准许申请人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撤回对被申请人腾邦国际的破产清算申请。

这意味着,债权人主动撤回了对腾邦国际破产清算的申请,也算稍微缓了口气。


当天,腾邦集团董事局主席钟百胜的讲话几乎就是战时总动员:腾邦人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团结一心冲业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展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5月11日,腾邦召开全面复工动员大会,集团各公司在深圳的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困境重重,有些还是根深蒂固的。不管如何,重新再出发,一定要怀揣敬畏之心去奔跑。

同样,对于在本轮疫情下苦苦煎熬的其他旅游企业,只能迎难而上,勇敢前行。因为,已经退无可退。

不过,在疫情造成的极大负面影响之外,有些旅游企业是否也要反思自己的经营理念、业务结构、发展模式、盈利模式等?或许,疫情仅仅是加剧了长期以来的内忧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