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社会资源?哈佛博士后任街道办副主任引争议,官方回应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2020年08月28日 作者: 人气:95718

近日

有网友爆料

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

副主任罗林姣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这么高的学历不当科学家可惜了。也有人表示支持,称“对科技企业支持更有优势”。

8月27日

针对哈佛博士后罗林姣

任职桃源街道办副主任一事

南山区委组织部人员称

曾回应的“个人选择”说法被断章取义

现不予评论

罗林姣则表示不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谢煜楠 实习生 张奕丹 编辑 杨丹 素材来源 网络 责任编辑:周琦

澎湃新闻注意到,8月19日,罗林姣以“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区建设部部长”的身份出席了桃源街道2020年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她寄语大学生们在社区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反哺社会,通过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事实上,罗林姣是在两年前通过公示就任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一职的。

2018年6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关于深圳市选调紧缺专业人才到街道任职人选名单的公示公告》,其中,时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的罗林姣作为深圳市街道处级领导干部人选进入公示

据南方+报道,当时公示的70人名单,是深圳市面向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选调的人选。

人选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27人、国企22人、其他单位21人,博士39人、硕士31人,具有高级职称61人。

70名拟任人选中,专业背景包括生态环境、材料能源、信息技术等11门类,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80后干部47人。

按照计划,这批人才将先安排到街道担任处级干部。

公告还提到,选调紧缺专业人才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圳市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的是深圳市党政干部人才“苗圃计划”安排。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深圳市推出的“苗圃计划”,意在结合深圳主要产业发展趋势,从长期、中期、近期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紧缺专业干部,并优化队伍年龄、来源等结构。

“紧缺专业”集中在金融管理、城市建设管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与海洋科学六大类。

澎湃新闻注意到,同批来自高校的不止罗林姣一人,他们包括: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白宏涛,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包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朱洁,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李奔,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露思等。

2018年6月26日,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经研究决定:罗林姣同志任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公开资料显示,桃源街道有12个社区及各中小学校,更坐落着深圳大学城、南科大、深大丽湖校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南山智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文化气息浓厚。

罗林姣正是街道挂点大学城社区的处级领导。

街道办招8人清一色“清北”硕博

官方:这是我们发展的需要

无独有偶,日前一张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在朋友圈传开,很多人在群里讨论得很激烈。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 清一色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其中,8个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

有网友觉得: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也有网友说:余杭区这几年发展快不是没道理的,只有留住人才,才能赢得未来。

据钱江晚报报道,记者从余杭区相关部门核实了解到,其实这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并非今年的,而是2018年初招聘人员的公示名单。

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网上传的帖子他也看到了,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

新闻锐评

无论罗林姣此前受过什么教育、获得过什么学历,职业选择都是她的个人权利,谁都无权干涉,我们也无意干涉。

但是,一个曾在世界最著名高等学府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科技人才,放弃从事本专业转而去做一名公务员,其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探讨。

其实在罗林姣之前,网络就有类似的新闻爆出。前不久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

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其中8个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

无论是哈佛博士后罗林姣,还是毕业于清华北大的这些博士硕士,他们都受过漫长的学术训练,都在人生的投资阶段付出了较大成本,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一定会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尽可能使自己收益最大化,当然收益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罗林姣等高学历人才不约而同的选择表明,公务员(包括与之相近的事业单位)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职业。

公务员这一职业为什么能让人趋之若鹜?

这当然与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有关。几千年来我们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之所以受推崇则是因为“学而优则仕”。因此,最优秀的人就应该从政几乎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公务员成为最热门职业更与“官本位”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有关。

尽管我们进行了很多体制改革和社会宣传,但是“官本位”的评价机制一时之间是很难撼动的。不但公务员序列讲究“部局处科”的序列等级,就是医院、学校甚至公司,人们也习惯于看看是什么级别。

有些单位本来不设行政级别,大家也会在心里“换算一下”。比如马云、马化腾,他们是企业家,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可是你从他们每到一地接待官员的级别就能“换算”出他们的级别。

既然我们社会评价机制是“官本位”,既然无论你从事科研、教育还是从医经商最后都要换算为某一级别,那就不如索性直接当公务员更直接一些,也可能更实惠一些。如此,罗林姣和那些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所做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反正都是为人民服务,谁干不是干。如果我们关起门来自己说话,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你心里就不会那么踏实了。据报道,美国2019年最热门职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数据科学家、护理经理和营销经理,公务员连前20名都进不了,而美国大学生有意愿报考公务员的只有3%。

对比何其鲜明!

这种鲜明对比的大背景是,我们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还与美国有着较大差距,容易受制于人。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高科技人才放弃了专业而选择做公务员我们可以无所谓,如果这种选择成为一批人的选择甚至成为社会共识,我们还可以无动于衷吗?

当然,作为个体绝对有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权利,我们不必对罗林姣们作道德批判。但是我们要呼吁我们的社会尽快改变“官本位”的机制,为人们创造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

来源:齐鲁晚报、北京日报、澎湃新闻、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