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近日在京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进展报告2016》(中英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我国2016年绿色金融政策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价,认为2016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顶层设计,政策发力。2016年,“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由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部委领导关注绿色金融,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阐述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谋划绿色金融发展新篇章;《关于构建起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球首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搭建起来;多部门联动,逐步建立绿色金融规则,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政策落地。
二是市场主导,实践活跃。在政府推动、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下,我国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债认证和披露、绿色评级方法、环境压力测试、碳金融产品、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样化,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创新。截止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绿色债券(信用类债券)的29个主体涉及金融业、采矿业、电力能源类等8个行业;以PPP模式推动绿色产业基金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主要模式。《报告》披露,七大试点地区积极开展碳交易活动: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七个试点碳市场包括场内和场外交易的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15亿吨,累计成交额为24.64亿元,场内场外成交均价21.43元/吨。
三是国际关注,影响显现。以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为契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给予了高度关注,各国媒体纷纷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点赞”。国内公众也掀起了一股绿色金融的关注热潮,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绿色金融的学术成果呈现指数型增长,《报告》指出:2016年涵盖“绿色金融”关键词的论文数量达到1579篇,涉及行业指导、基础研究等众多领域。
四是需求巨大,商机无限。《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本配置到绿色环保产业。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深化,气、水、土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环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执法加严、公众强烈的环境治理意愿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部署,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金融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商机。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表示,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历史周期长、影响范围广、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绿色金融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加快推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走了这么久,绿色金融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下一步,如何强力推进?葛察忠进一步指出,中国在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制度建设、市场实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建议通过进一步降低准备金比例、实行利息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和扩大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加强建设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特别要重视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责任信息。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升对外投资绿色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