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迎来中国首个虚拟学生“华智冰”,下一代AI向真人学习
中新社北京6月16日电 (马帅莎 李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华智冰”研发团队成员15日在北京表示,设计虚拟学生“华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最终能像人一样思考、不断学习,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这也是对下一代AI的尝试”。
日前,“华智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自我介绍视频引发中国网友关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5日举行“华智冰”成果发布会,宣布“华智冰”正式“入学”。作为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将师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唐杰,即日起开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生涯。
“脱胎”于中国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华智冰”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除了作诗、作曲、绘画等才艺,“华智冰”还将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这也使“她”大大不同于一般的虚拟人物。
此外,兼具智商和情商的自动问答能力也是“华智冰”的才能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认为,下一代智能对话系统的特征应是“有知识,有情感,有个性”。对话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有“温度”、能实现共情表达。机器的个性与身份的前后一致性也是建立可信人机交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谈及“华智冰”未来的学习规划,唐杰表示,第一年希望“她”能够“泛读天下书”,也就是学习各种语料;第二年希望“她”学习深层知识,即挖掘数据中的隐含模式;第三年希望“她”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创新。
关于更长远目标,唐杰指出,希望“华智冰”具备超越图灵测试的通用机器认知能力,能够依靠一个大模型,在面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应用场景时,“不是重新训练模型,而是反过来丰富、增强模型”。
在“华智冰”研发团队成员看来,AI正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AI算法的关键也变为如何实现AI认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想做一个面向认知的AI主体。设计虚拟学生‘华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最终能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不断学习,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直观、全面地捕捉人类的需求。这也是对下一代AI的尝试。”
唐杰透露,目前正在设计“华智冰”的2D和3D数字虚拟人物形象。关于是否要将“华智冰”做成实体机器人,以及实体机器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AI主体的智力,团队仍在探讨中。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