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一天,家里一年! 作家齐一民南疆“考察”记
南疆“考察”记
(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乌鲁木齐回来当日晚)
作者/齐一民
维族生活雕塑
1、 带“ ”的考察
我本一个平民,又在耳顺之年,首次去新疆“考察”,肯定会带个引号——冒充的嘛。
人家干部出行,才正经是考察。
旅游有许多种法子,有自由行,有跟团游,我呢?混合游:3天自由,6天跟团;3天独往独来,6天随军行进。
旅游又分有目的游和无目的游,有目的的,是功利的,无目的的,是非功利的。
旅游又分有脑子游以及没脑子游,我们的那个团就是有脑子和没脑子的杂牌军,有有脑子的,那当然是我,没脑子的——那些绝大多数,就如同是新疆博物馆的“干尸”——真不过分,他们一路毫无表情,毫无感觉,毫无心情,就是走走走,游游游,睡睡睡,那不是木乃伊吗?因此,无论是跟团还是自由,关键是要有——
耳朵的听觉;
眼睛的视觉;
脑浆的滚动;
腿的迈动;
心的跳动;
情感的波动;
舌尖的转动···
以上这些,都是“行者”之必备。
多则,加勉,少则,不行。
2、 一年一度的“冒险逃离”
于我来说,每年10天左右的“出游”就仿佛是巨石中偶然闪开的一道缝隙,是逃离,是脱离,是必然中的偶然,是静态中的悸动,总之,是灵光一时乍现。
刚“上路”的第二天九旬老母就发低烧了,也就是说三百六十五天中,偏偏我“悄悄溜走”的次日她忽然发烧,而且,那一天我们的“团队”还正行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正中间。
于是,我只有祈祷,祈祷那体温不再往上提升。
再有刚上路的第二天,北京我家的房顶也漏了,而且马上北京要迎来令全城谈之变色的“多年未见大暴雨”,也就是说多年未见的大暴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我老娘体温37.8的那天、在我的房顶还有一个大窟窿的那一天——可劲地下,下(吓)得——我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沙漠上,使劲向上天恳求、恳求老天把那么多富裕的水甭浇到我家那有窟窿的屋顶,而“哗哗”地洒落的中国第一大沙漠上面。
它真想喝水。
能想象吗?
我们的车队缓缓地在“沙卷风”包围中爬行,在“木乃伊”们昏睡的同时,我用手机指挥家里的保姆为还没察觉我人不在北京的老娘做物理降温,同时,我指挥着铺油毡的另外一只工程队在房顶上抢修,而此时呢,雷雨已经在手机那边响起,老妈的体温计也在蠢蠢欲动······。
SOS!
终于在第三天,以上两个“险情”都排除了:老娘的体温倒是没再上升,但已经察觉“不孝儿子”压根儿不在京城,房子呢,即便铺了油毡,还是哗哗地漏成了水帘洞——那我倒是踏实了,因为雨已经停了,几天内不会再下。
倒霉的事情并不可怕,怕的是你不知道它是否会发生,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再感觉倒霉了。
3、旅途一天,家里一年(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晨)
现在北京又在下雨,分明在考验俺家的屋顶。
其实,和北京相比,南疆的帕米尔高原,海拔最高7000多米的,也像是个屋脊(顶)。
滚滚屋顶上的水,呈现溪流状,慢慢汇成江河,汇成塔里木河。
旅途中的每个时刻之所以那么珍贵,那么应该被记住,是因为“旅途时间相对论”的存在;难道途中的一天,不等于在你在家中的一周、一月、一年么?
家里的一年是基本不变的,而途中的一天,你能早晨身在寂寞枯燥的沙漠,中午身在古色古香的喀什古城,下午呢,你已经身在帕米尔海拔3500米的胡泊,抬眼望着的,是千万年冰封的银白色雪山。
如此的跨越,那么的“异端”,犹如乘坐火箭去太空站“上班”的宇航员,刚才还在地面,不一会儿,就已经离地球几百公里,仿佛孙猴子一跟头,就来个十万八千里之遥!
这就是旅行的神秘,这就是旅行的超级体验,但大前提是你的神经需要敏感,你的情感必须丰富,你的知觉和直觉一定要到位——就比如“大圣”我这样的,我绝对不保障同车的我那几个被拼凑的“驴友”们,也能有我这般强烈的“旅行时差感”——他们除了麻木还是麻木,对他们来说,哪怕是去过50几个国家(其中一个),旅途的一天还就是一天,甚至还远没有一天长——因为他们白天也在车里昏睡过去了,有一位湖南萍乡的老兄还一路把呼噜打得像歼20那么山响!
沙漠的沉默配上一位睁着眼打呼噜的乘客的惊雷,我们的中巴一路向南、向南!
4、在大漠望星云(同日)
午夜12点,就快要到阿拉尔了,坏脾气的司机李师傅把车停下,让我们下去“唱歌”(解手),于是,在浩瀚的沙漠上,我们看到了更加浩瀚的星云。
多少年没看到星云了,而且,这次是立体的。
那些星星,如滚滚洪流中水花的星星点点,奶白色,倒垂着。
我们聊着星星,指认着星星,但无法数清楚它们的数量,就如同,你在沙海里,企图把沙子的数量厘清。
喜欢随手拍的我,那时刻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地没有去车上取手机、没留下那幅最令人难忘也使人最沮丧的伟大星云图。
难忘的是它会永远印刻在你的脑海,沮丧的是无论那个画面你拍的多么完整,它还是更大无限的一小部分、一个角落,它是无垠中的片段。
沙子的海洋本来已经是无限,站在沙海边缘眺望宇宙,则是小无限面对大无限,是小无穷对照大无穷,唯一自惭形秽的,是人类、人、我自己本身。
一个人和塔克拉玛干PK,就是一粒沙子,最佳的结局,是变成新疆博物馆中的一具标本,而沙漠对宇宙的云团,也同样是一粒沙子,无论它怎样龙卷着发威显示它的能力,它都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在沙漠上上观宇宙,是无穷再加无穷,是无穷的双重叠加,而此时的我、我们,即便把这些记录下来,又能做些什么?
我们、我才是,完全彻底可忽略不计的尘埃,沙子,被随风扬起、然后再被扬弃。
无涯的星空啊,那个夜晚,可否是看你的最后一眼?
5、城市“考察”——“发现”库尔勒
“考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真实的认识”——这就是旅行的目的。
官员们考察是公务性的,平民“考察”是私人性的。地球上那么多地名,每个地名都伴随你了半生,那么好了,有一天,我非要把它们一一变为真实的东西,让它们向银幕一样在我的肉眼前徐徐拉开,于是,我就踏上了旅途。
我随团,我自由行。
我浮光掠影地“考察”那个地方的风土、那个地方的人情,那个地方的政治、经济,那个地方的语文——说的话,用的文字。
那个地方的富庶,那个地方的贫穷,总之,那个地方的真正。
眼见为实之后呢,于是,我就满意、踏实了,因此,我就踏上了另外一段旅途。
乌鲁木齐、吐鲁番(路过)、阿拉尔、库尔勒、喀什······,都是一座座人间城郭。
尤其是库尔勒——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给我的意外在于以前我几乎没听说过“库尔勒”这个城市,只是给维族小朋友阿法(见《小民杂艺秀》中“土耳其‘浪漫’游记”)寄书的时候,按照他给的地址写过一次那个城市的名字。
那天晚上,我们的中巴夜游在库尔勒繁华而摩登的街头,仿佛一座海洋中毫无心理准备时忽然凸起的冰川,它(库尔勒)是那么的耸立而靓丽,因此,也就是因此,我知道新疆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发展和内地几乎同步。我联想:这块硕大无比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肯定还有更多我未听说过的如同库尔勒这般发达的城市,在我的无知中闪现着它们的温润光泽——就仿佛那美丽含蓄的和田玉们。
6、“发现”和田玉
当我把那块我看第一眼就相中的和田玉挂到脖子上的时候——本来是为老伴买的,我就切实体验到了什么叫“冬暖夏凉”,同时呢,也知道贾宝玉的为什么老想把那块玉给摔了——太累赘啦!
它是在艾提朵儿清真寺边上“发现”和田玉的那家巨大的玉器商店里买的,而“喀什”又是和玉石结缘的古城,因此,我对它的真实性,确凿地信任。
因此,我忽然“发现”了“玉”这个跟随包围了自己一辈子的东西:它背后的文化,它背后的历史,它(石头)里面的纹理。
我们最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最最陌生的。
我们生长于“玉石”这两个字眼中,我们对之习以为常,然而且慢,你真正透彻地懂它们吗?
于是,在喀什机场,我买了本书《中国新疆和田玉》,我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为何偏偏中国人把这些貌似石头的家伙们视为珍宝?而且,能把时间倒推的那么久远、倒推到这个民族的起源时候?
是脾气不好的司机李师傅在闲聊时把脖子上挂的那块他老婆为他买的玉掏出来炫耀时——他说开始夫人告诉他花了6000,其实花的是三万,后来有人出价五六万——我起了也买块玉压一压他的念头的。
我买完我那块玉后,瞧准李师傅心情稍有转好的时候又让他从脖领子中把它的贴身宝贝掏出来,我一看,惨白惨白的,一点都没精气神,样子也俗不可耐,哈哈!
回北京家后立即把千里一路焐热的“宝玉”给老伴看,刚想说是2、3千元买的,没想到老伴真识货,一把薅走,说:“好玉!”,还随口说了一个比我卖价高三倍的数目。
嘻嘻。
7、那些拨动人心的“西域美”——比如馕和歌舞
用五彩缤纷形容新疆再简单和贴切不过:五彩缤纷的各个民族服饰、五彩缤纷的各种地质地貌、五彩缤纷的各类“石头”、五彩缤纷的各样的馕——哈,甚至馕,也是颜色各异的。
我才知道馕有那么悠久的历史,还有那么多种的颜色和口味——核桃的、玫瑰的、带辣味的。
维吾尔族的歌舞全国闻名,亲眼看后——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的露天室内舞台、在喀什古城的城门口、在香妃墓景区里面,我发现维族舞蹈最神奇的是女舞者臂部和手掌的语言——她们的手会传神和说话,而且很难模仿和掌握,那难道是舞者们天生的“手艺”?
第二次去大巴扎的时候,在一家商店,我看到让我瞠目的一幕——一个五六岁的维族小姑娘竟然也会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动作,小小的她在用眼神“挑逗”着自己的老爸,和老爸翩翩跳着双人舞——这绝对是艺术天赋,是能令维族女孩儿傲视各种它种舞类的绝活!
西域的风姿风情,在舞姿,在眼神,在灵动,在活泼,在力度,在气质!
8、司机李师傅的两个“绝活”(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第一个是能用车和人斗气。
那天下午在从帕米尔高原返回喀什的路上,前面一个自驾摩托车的女子不知因何和李师傅开的车发生了冲突,就很不礼貌地用一个将中指伸出来朝下的手势发泄对李师傅的不满,于是早先在工地上开大卡车、大肚便便、脾气历来就大的不得了的李师傅就急了,他一次次地将我们的车开到女子的摩托车前,使劲踩一下刹车,然后再开到她车前,再狠踩刹车,那么了几次、终于把后面的那个驾驶摩登的女子给“降服”之后,李师傅还把手伸出了车窗,也做了一个中指朝下的侮辱性手势。
回到旅馆后,我向导游小孔反映以上的情况,说无论如何那很不妥,因为毕竟李师傅不是在搞自驾游,车上还有我们九人加导游的十个同车人。小孔是苏州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孔圣人的后人,和颜悦色的,说我讲的有道理,还说那个被李师傅用我们的车一次次欺负的女子也不是凡人,“你想啊,一个女人,单独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原公路上兜风骑摩托的,能是善主吗?”
我笑曰肯定不是!
李师傅的第二个“绝活”是他会用一种近似维语的“土特产汉语”和维族同胞交流。李师傅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说维语他只会讲骂人的话,但有一次在一个村落停留时,我听他和维族饭店小老板用一种乍一听还以为是维语、仔细听才知道是“地方汉语”的话在叽里呱啦地你一言我一语,就好比陈贝斯穿着民族服装说小品的那种,但比那个语速要快得多,听着也更像维语,而且很难懂。
原来那是一种地方特色极浓的“仿维汉语”,只有李师傅这样的“新二代”(在新疆出生的人)才能说,当然,维族同胞们也会讲。
每到旅馆我就打开电视,我主要看地方台,看地方政经和特色语言。
通过我这副“齐(奇)特的耳朵”,我从维语台里听出了“温度”(temperature)、“公斤”(kilogram )等英语外来语,甚至,连“党”(party),“共产”(communist)都好像是英文词语。
坐出租车的时候我将自己的“发现”与司机证实,那位会维语的回族司机说“党”在维语中不是“party”。
上周的7月9日伊利地区隆重召开了“全国王蒙文学研究会”,我觉得王蒙在新疆生活了16年并学习掌握了维语、能用维语和维族百姓自由地絮叨家常,是很值得敬佩的。
维语听起来很柔和,有一种天然的乐感,有时喜欢“啊·······”地拖一个长腔,当地的普通话也受其影响,也喜欢“啊·······”地表示“哦?啊!”,表示诧异或认同。
前天回京去机场的路上我和维族出租车小哥学维语,比如“你、我、他”,但刚下一车,就马上忘了。
9、最后一道景观——人文
乌鲁木齐自由行之最后一天,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去天山看天池,二是去新疆大学参观,毫不犹豫,我选择了第二。
人文景观PK自然景观,前者是流动的沙,后者是不动的山,前者稍纵即逝,后者永恒不变。
北大同窗邹赞现在已经是新大文学院的院长,年轻有为,人品高端,上学时我就对他说你早晚会当上大领导的,果然,不出几年,邹赞就不负我一个人之“众望”,成了文化支边的模范。
邹弟是湖南衡阳人,湖南人与新疆有不解之缘,从左宗棠到王震,到八千湘女,再到后辈邹赞,凭借开朗大气外加霸气的本性,湖南人后继有人,一代代开拓新疆建设新疆。
感谢邹赞的两天安排和陪伴,我得以游走新疆博物馆和进入新疆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参观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学院的博物馆并接受专家的讲解。。
博物馆是“静物”的收藏地,收藏的是跨几千年之实物,实物告白的是已经消逝的故事和激情。
在新疆博物馆,我们从镇馆之宝“楼兰美少女”前经过,没有预期的内心悸动,有的只是平静和静穆。
还有一位友人值得大书特书:临走的前一天我在大巴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雕刻不朽时光》合作者张巧玲(心灵飞鸿)老师,她也在“新疆游”旅途当中。张老师是我的文友和知音,直至2011年几年期间她和我隔空笔谈(她当时在宝鸡,现居西安),我写书,她评论,除了六卷《雕刻》,我们还合作了《谁出卖的西湖》。
有“文”缘千里来相会,即便短暂,因在祖国边陲,其乐大焉!
乌鲁木齐和人文景观可谓多已:新华路晚上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摊、夜市里摩肩擦踵执杯畅饮的各族青年,红山公园眺望楼和大巴扎“丝绸之路塔”上看到的城市全景,这座城市我原本期待就很不错、很现代,但身历其境之后远超想象,不愧为周边方圆几千里之第一名城也!
如前所述,在外旅游一天等于在家一周、一月、一年,九个二十四小时,我马不停蹄,过天山,穿沙漠,逛古城,我满眼新疆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地貌地形,满目各种同胞的莺歌燕舞,当然,我也目睹到平民百姓的谋生不易和苦心经营,但总体来说,我这个半退休老人的边疆之旅,以“满意+”为告终,我满意于边疆各族百姓的安居乐业相亲相敬,我满意于边疆经济的超预期发展,我满意于疫情得以严格控制,我满意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
经济者,是衡量万事之最终尺度,各民族百姓图是小康富裕安顿的生活,是活得忙忙碌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这一点,新疆完全做到了,相信,未来也会做得更好。
此篇短文之所以冠名为“南疆‘考察’记”,顾名思义,“北疆游记”将是它的另外一半。
全文完(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回京后第二天)
喀什街景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