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草”到“拔草”,是谁在主导这场迷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中国人的关系哲学可谓是精妙至极!
曾经的我们,因为一支精美的视频,不远千里去观摩现场,于是“网红打卡地”风靡一时,成为知名度的代名词;曾经的我们,也会因为一段精美的文字,获得感同身受般的体验,于是“种草达人”成为喜爱度的代言人......
出于喜爱,不同的人因为相同的兴趣而汇聚在一起;源于信任,不同的人基于情感的共鸣而成为忠诚粉丝,这或许才是对种草最初心、最简单、最普遍的理解。然而,从最近网络上出现的“拔草”现象来看,当下的种草似乎在渐行渐远,不禁想问:大家热衷的种草到底怎么了?
从风靡全网的种草经济,到骤变的“拔草”态势,当下的年轻人真的是如此善变吗?年轻人的“反种草”行为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真的不爱了吗?
种草体验,曾经的好口碑在哪里?
无论是种草,还是种草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基于人的需求、体验、情感和信任而引发的网络行为。如果要了解出现“反种草”或“拔草”的深层原因,或许要先回归“种草”行为本身,探究种草初心,以及引发年轻人追捧的原因。
首先,种草现象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消费者为解决信息甄别与选择的困难,所产生的内容需求。当你打开搜索引擎或消费平台,输入关键词,面对弹出的海量互联网信息,你知道选择哪个品牌或产品吗?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平台上的种草达人,就扮演着“导购”的角色,让你在庞杂的信息资讯里,获取最直接的效果。
当然种草行为的出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源于用户的消费习惯。在许多人的传统认知里,消费或购买一件物品,通常喜欢货比三家,甚至于更喜欢熟人之间的口碑推荐,因此社交平台上的种草行为也就应运而生。不同领域和专业程度的博主,通过自己的测评知识分享、头头是道般的经验分享,将自己的种草内容传播给粉丝,说实话这些的种草对网友们来说确实是不错的体验。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容创作初心,许多种草博主或达人,通过优质的种草内容和社交平台的天然属性,与粉丝之间完成了从需求满足、到信任建立,再到情感连接的关系构建,这也成为种草经济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基因。
不管在任何时代,最珍贵的关系相处模式,莫过于粉丝的信任与情感,这需要不断地需求满足和体验增幅来强化与粉丝的信任感,也需要依托社交平台和优质内容,与年轻化用户形成相得益彰的情感共鸣。然而现在再提到种草,你还会全力以赴的追捧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种草行为遭遇到网友的普遍吐槽?其实,从互联网的生存逻辑来看,或许真的是种草在变化,此时的“种草”已经不再是彼时的种草。早期的内容种草行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相对纯粹的内容消费与体验场景,随着平台用户量实现了初期的流量积累,注定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收割。试想:面对如此复杂的流量变现机制,曾经的种草还会如最初般那样单纯吗?
或许,当下的社交平台和种草经济背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当我们从经济的视角评估种草背后的信任体系与情感价值,甚至用急进的变现行为来换取短期的商业价值时,试问:粉丝们为什么要用自己的信任和情感为所谓的资本买单?当下的“反种草”和“拔草”现象,或许就是粉丝们最真实的反击,当种草经济因为“信任”而失去了好的口碑,那么再好的种草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种草在当下,是迷失or蜕变?
最近,网友的“拔草”行为,在告诉我们:互联网的世界里,优质的种草内容能够获得年轻人的青睐,但是年轻人之所以被种草的关键因素,不只是内容,而是依靠内容建立起来的信任与情感。
当下的“反种草”行为,可以看做是年轻用户群体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流量时代无法避免的是对商业变现和资本投入的价值变现考量,对平台的种草者,以及被种草的粉丝来说,二者的关系似乎已经背离初心,如今的内容变现与用户体验,更多是在年轻人的情感表达和守卫过程中,所上演的一场感性与理性的“攻防战”,这也是一场情感需求与流量价值的对决。
随着种草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红博主营造的精致生活、成名故事被传播,更多的逐利群体加入到种草行业,每天发几条测评体验,就能赚取足够多的关注度和价值回馈,圈子的内卷则是网红种草迷失的另一个因素。
但是,对被种草的年轻用户来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对互联网世界的产品和逻辑更加了解;他们对消费需求的品味也越来越高。当这群知识丰富、认知理性、要求更高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对种草内容的初心更加在意,尤其是信任与情感的付出更加渴求与珍惜,而种草经济却在流量竞争的过程中,丢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大优势,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深陷迷局的这群种草者,在这场情感与流量的PK战中正在失去核心竞争力。
从种草,到种草经济,再到反种草,这样的认知过程也意味着用户理性需求的回归。其实在许多平台确实出现了辅助消费者做决策的帮手,比如2021年10月豆瓣网友Relax正式组建“反网红Anti-Net Hot”小组,成为一名提倡反网红的“理智鹅”,正在尝试着帮助消费者走出网红流量的种草辐射区,回归理性。
由此可看,消费者对种草“说不”的声音早已存在,而“拔草”现象的出现,让网红种草的聚焦度突然提升,这也是在提醒所有从业者需要正面种草的问题与矛盾,以及思考如何通过行业的审视与蜕变,让种草散发出更持久的活力。
从种草经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网友们的“反种草”和“拔草”行动,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小插曲,随着对种草认知的提升、行业规范更加完善,种草经济依然能够重新焕发出燎原之势,我们更值得期待。
种草之势,还可以燎原吗?
“拔草”行动或许会给某些种草者带来些许的紧张,但是我们可以更加乐观地看待网友们的“拔草”行动,这说明大家对种草经济仍然抱有希望,只是希望种草内容发展的更好,用户的体验更加良好,但是如何让种草重新产生燎原之势,更需要从业者有更全面、更长远的思考与谋划。
首先,良性的种草发展趋势,真的是需要围绕用户进行内容的生产与情感的建立。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让网友们重拾对种草的信任,毕竟种草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基于“熟人模式”下的口碑营销,因此在未来种草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种草行为和内容的规范,刷新用户对种草的认知,提升种草内容与用户情感的关联度和粘性,才是种草再现燎原之势的首要条件。
其次,对种草的思考,还在于欲望的平衡与克制。对无数网友来说,大家需要优质的知识内容,舒适的体验场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商业和资本的排斥,广告并非原罪,如何处理好内容创作的纯粹性和商业市场的价值感,需要的是种草者懂得如何平衡,要明白:种草的表象是内容,种草的实质是自己与粉丝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关系的建立。如果是过度消耗用户的信任度,种草经济的未来又在哪里?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种草经济,只是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变现的一种形态,无论是专业的种草达人,还是素人群体,在互联网世界里,所有种草者呈现给粉丝的只有内容创作和种草体验,用户也只会通过你的种草内容体验,来判断是否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你,把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互联网另一端的你,所以秉持种草初心,用专业、优质的好内容反哺平台、回馈用户、服务品牌,才是种草经济长久发展、不断壮大的法宝。
总之,每一位种草者或许应该感谢那些“拔草者”,在他们的监督下,种草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种草只有不断的自省与完善,种草经济的燎原之势才不会被浇灭。
其实无论是“反种草”、还是“拔草”,是一种信号。在日益理性的消费趋势下,年轻人喜欢种草内容的本质,不只是产品和内容的本身,而是更加强调自我的情感需求,甚至不惜发起“情感保卫战”来守卫信赖种草的初心。因此对于种草者来说,回归种草初心、权衡利弊、用好的内容来增强信任,培育情感,才能赢回种草的好口碑。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5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6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9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
- 10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统筹安排好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