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志愿者泸定救灾:陕西男子重庆救火后又千里援川
原标题:上万志愿者泸定救灾:陕西男子重庆救火后又千里援川
极目新闻记者 周浩 谢茂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多方救援力量纷纷驰援灾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园。
救援物资抵达泸定,学生们参与搬卸,就连年过七旬的大爷也骑着三轮车前来帮忙。集中安置点的儿童乐园里,志愿者们陪伴着孩子们画画玩耍,疏导他们的情绪。成都人宛康在泸定磨西镇生活多年,震后他作为挖掘机司机参与抢修道路,还帮忙维修一些机械设备,以及搬运帐篷等物资。
工程机械在救援路上(受访者供图)
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年龄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抗震救灾进行志愿服务。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9月6日7时,已组织青年志愿服务人员3330人、党员志愿者8733人搭建帐篷,维护秩序、清理垃圾等。
一家人上阵进行志愿服务
磨西镇是杨成生活了五十年的家乡,十多年前,杨成在镇上开了一家旅店。这个土生土长的磨西人,在几天前经历了他遇到过的,最强的一次地震。当时,杨成感觉到处都在摇晃。他的旅店也在地震后出现了地基下沉的情况,房子整体也因此略微倾斜,无法再住人了,好在他和女儿都平安无事。
由于信号中断,杨成暂时无法联系上在泸定县城的妻子,虽然心中焦急,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并让身为护士的女儿尽早回医院上班。“当时看到好多房子都开裂了,还有山体滑坡,我知道肯定会有人受伤,她有医生的职责。”杨成说。
震后,杨成不能回自己的房子,他直接投入到了志愿者的工作中。“我年纪相对大些,又没啥专业技能,危险的地方不让去,就在安置点帮忙装卸物资,还有照看小孩子不往公路边跑。”杨成说,7日,他还和其他人一起,为房屋垮塌后留下的粮食搭建雨棚,以防下雨导致粮食坏了。
地震第二天,杨成的妻子张敏和14岁的儿子也从泸定县城回到了磨西镇。张敏说,回到磨西镇后,14岁的儿子也在安置点帮忙捡垃圾,打扫卫生,她自己则是在安置点帮忙做饭。
“很多人不远千里都来救援,这是我们的家,更应该出把力。不能去前方,就搞搞后勤。”杨成说,他在磨西镇听见救援人员操着不同的口音,看见各地车牌的救援车辆,非常感动。
驱车一千公里贡献力量
或许在杨成看到的外地救援车辆中,就有陕西男子阮恒驾驶的那辆。
9月5日下午,看到泸定发生地震的新闻后,阮恒就和女友、表弟从家乡陕西安康出发,驱车十多个小时,奔赴一千公里驰援灾区。阮恒说,他曾自驾来过甘孜,这里的雪山很美,他喜欢这里舒适的氛围。但现在这里发生了地震,他希望能在当地人最需要的时候尽一份力帮一点忙。阮恒的户外经验比较丰富,出发前带了炊具、帐篷等户外用品,还带了头灯、无人机等设备。
阮恒(右一)背着物资上山(受访者供图)
6日晚,阮恒三人在磨西镇一个安置点帮忙搬运物资。志愿者们排成长龙,传递着水、食物等物资,他们一直忙到凌晨才休息。次日上午,阮恒就跟着救援人员一起,前往磨岗岭村运送物资。由于沿途道路受阻,几公里的路程他们只能爬山入林到达。消防员背着帐篷,阮恒就背着方便面和牛奶等物资。为了多背一些物资,阮恒把好几箱物资用胶带缠在一起,用绳子做了简易背带,背着近50斤重的物资,在山间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时间长了,阮恒的肩膀被绳子勒得生疼。
阮恒背着物资上山(受访者供图)
由于沿途持续上坡,一直攀登消耗了大量体力,在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时,阮恒就感觉自己身体已经透支。但他还是咬咬牙和同伴一起坚持把物资背到村里。
阮恒等人帮村民查看房屋后,当天就离开了。长时间下山让阮恒的腿不受控制地抖。直到8日,他依然感觉腰酸背痛。阮恒说,他还在帮大家搬运物资,等待任务。
在和阮恒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曾在八月底赶往重庆参与山火救援。这次出发前,阮恒其实并未在家待多久。阮恒说,目前还没有考虑回家,他觉得自己仍然能够为这里出力。阮恒的女友也表示,来这里做志愿服务后,感到备受照顾,感受到四川人的团结,相信大家团结一致,一切困难都能战胜。
(文中杨成、张敏、宛康均为化名)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