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乡村旅游如何转型升级
疫后乡村旅游发展的升级转型,可能会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旅游投资将更加向乡村旅游倾斜,这不仅由于广大农村幅员辽阔,尤其是西部和边疆地区拥有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阵地,而且从开发机遇、政策导向、投资空间、综合绩效看,乡村旅游也更具有优选性;
二是乡村旅游产品或业态将更加多元化,除了常见的农家乐、观光体验、农家休闲外,投资开发的视野将更加开阔,绝大多数新兴业态都可落地农村,尤其是与农村现代产业相融合的“+旅游”业态将明显增多;
三是旅游方式将由休闲为主、向休闲+度假转变,也就是由单一和浅表的餐饮+休闲,向有深度的休闲体验、旅居生活转变,乐意住下来、呆得住的比例将逐步提升;
四是乡村旅游的功效将更显多样,不论是对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还是对乡村旅游的各参与群体(开发者、运营者、农民、游客等),贡献水平和收益率将愈加提升,尤其是可提供更多的就近和稳定的就业岗位;
五是发展质量将稳步提高,乡村旅游与国民生活的关联度将更加密切(包括游客需求满足,当地农民生活改善),长期以来旅游消费的“洼地”印象将逐步扭转,产品供给、配套服务、综合保障等有较大提升。
总之,乡村旅游会在疫情之后将会加快升级转型。升级就是提升水平和档次,转型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和丰富产品形态。这既与疫情因素有些关联,但更多的则是乡村旅游自我发展达到这个阶段所致。
升级转型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跨越式的蛙跳,而是积少成多、由现象到态势的一种渐变,是诸多因素作用和因缘际会的结果。换言之,乡村旅游在过去的发展实践中,已在某些领域的某些点位和层面开始了一些变化,只是较为单一、浅显、局部的,今后这类的变化将更加广泛、普遍和深入。
当然,顺应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化,不能一声号令、齐步走,而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出发,既要考虑资源类型和自身优势,又要深入研究客源市场,该转的和能转的才转,切忌照搬照抄和生搬硬套。
我国乡村旅游历经40年的发展,对全国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又进而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旅游发展也将随之步入升级转型新阶段。
#疫情#乡村旅游#转机#山西中农富通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