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已复苏,那些离开旅游业的人还好吗?
编者按:从2020年初到2022年底,旅游业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和震荡是剧烈的。持续三年的疫情,让这个行业经历了数次的停摆、重启、停摆……
疫情的反复让无数旅游人刚刚看到曙光,又一脚踏进长夜,在迷雾中摸索前行。许多业者被迫离开,也有人在等待中坚守。
“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旅游业复苏的曙光。对于那些已告别旅游的“前浪”来说,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岁末年初,搜狐旅游采访了几位曾在旅游业摸爬滚多年、如今却已离开的从业者。听他们讲述在这场残酷而史无前例的疫情持久战中,他们的所思所感。
系列采访:→ 旅游人的“长征”: 疫情三年,绝望中寻找希望
# “养成期”的吉光片羽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导致公司的北京办事处被撤销,Linda还会继续奔跑在旅游路上。
离开旅游业,心情“挺复杂”。毕竟在行业已深耕多年,从事目的地市场推广的她不光看到了旅游市场的飞速变化,也看到了市场对于目的地的认知变化——这仿佛是一个“养成”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每一步都得到认可。
不论是展会、推广活动,还是媒体考察团,疫情前Linda的工作非常充实。从航线的增加,签证政策的简化,再到切实的游客数量增加,“感到自己所做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和成就感的。”
现已投身互联网技术公司做顾问的Steve,疫情前是一家在线旅游公司的技术总监。互联网旅游OTO勃兴的年代,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看中了中国出境游爆发的风口。
经历过几轮轰轰烈烈的融资,凭借用低价策略打出“年轻人第一次出国旅行”等口号,招揽了大批年轻人和中产客户。但疫情后没几个月,公司就因为旅游业务的暂停,加上退款不断,让80%的员工“居家等待返岗”。作为公司元老的Steve,也只能黯然接受离开辛勤耕耘多年事业的命运。
在入行20余年的彼得看来,做旅游真正的“黄金一代”是65年到75年之间出生的这一批人。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打开的国门“神秘感”令境外旅游者蜂拥而至;90年代,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大市场相继活跃,中国正式步入“旅游大国”行列;进入21世纪,随着黄金周假日开启大众旅游的序幕,旅游开始真正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做旅游真正赚到钱的也是这一波人。
彼得认为从事旅游行业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业者走南闯北、见闻广博,但在这样一个灯红酒绿的环境中,要想平衡好自己的心态,不随波逐流,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做事做人,却相当难。“做旅游的过程是美好的,但却是一个门槛极低、想做好却很难的行当。”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疫情的分岔口
喜欢归喜欢,但现实就是现实。过去三年数万家旅游中小企业倒闭,对于绝大多数旅游从业者来说,许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和左右的。
自打疫情开始,旅游停滞,彼得就投身于英语教培行业实现了再就业。“疫情中摧毁一个人可以从经济上开始,但真正的伤害源自内心的那份渴望以及前行的动力被折磨殆尽。我很幸运,只要心中有光,困难就只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坎坷,跨过即是。”
从业20年,彼得去过中国100多个城市和全球30多个国家,做英语教培只是为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余热。然而他眼中的旅游业是一个吸纳大部分低端劳动力的行业,大部分从业者离开这个行业,很难再找到同样收入且快乐的工作,“疫情对这个群体的伤害实在过于残酷了”。
之前每年都会有几次长途旅行,同时也会穿插国内游和各类出差的Linda,在疫情期间已很难保持生活的常态,此起彼伏的封控使这些习惯都变成了奢望。
最让人难过的还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三年来中国游客不能走出去,她所负责的市场推广工作经常会被称为“无用功”—— 预先准备好的市场活动,总会因为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被迫延期、取消。
过去三年,旅游人在一次次重拾信心的过程中逐渐失去方向。尽管一直摸索着寻找突破口,把重点工作放在“种草”上,然而部分工作“有水花”,终究没能打败疫情。
“办公室关得挺突然,然后我又阳了,最近在家带娃。虽然倒在黎明前,但一切向前看吧,旅游未来还是有很大希望的。”Linda说。
选择在线旅游赛道打拼了五年的Steve,离开公司后在家“休息”了半年。身为技术研发人员,常年996不知疲倦的他终于有了工作以来最长的假期。
“花了几年时间,明白了一些事,认清了一些人,挺好。”他坦言加入旅游业之前,并不清楚这是一个低毛利、重决策、极脆弱的行业,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科技人才并不很适合;但只要人们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没有变,旅游业的基本面和前途依然可期。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旅游业遭受的最大损失
曾经,无数旅游人因为热爱,选择了这个五光十色的行业。在他们眼里,旅游人可以公费度假、畅游全球,有机会接触四海的宾朋,饕餮各地的美食,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
2022年,文旅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头两年,已经离开旅行社行业的从业者已近14万人。大疫三年,旅游业流失的人才不下几十万人。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事实:大疫三年,人才,是旅游业遭受的最大损失。
虽然因疫情被迫离开,当搜狐旅游问他们没有没后悔选择了这一行,答案都是“No”:
“旅游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幸福感是弥足珍贵的,人们以放松和享受的状态去旅行,会在精神上给予极大的满足。”Linda说。
“这是一个可以唤起你无限想象力的行业,更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行业。无论苦与乐,但凡经历过,都会增添一份人间值得。”彼得说。
无论坚守还是转行,三年来,面对一次次危机和挑战,我们既看到旅游人的积极自救,亦不乏对行业未来的追问与重塑。三年来,中国旅游人始终用他们的热忱、勤勉与坚韧,加入到旅游复苏的进程中来。正因为坚守敬业的初心,生生不息的创新,旅游业才是有韧性、有力量的。
当恢复出境游的消息公布,正好阳性待业在家的Linda感到有些惋惜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许——是的,也许还有机会,再次回到旅游业。
向经历三年疫情的每一位旅游人致敬!
热门文章
- 1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2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3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4【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5“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6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7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8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9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10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