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出了事越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原标题:越是出了事越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对于备受关注的“记者采访被打”一事,毕节市人民政府发布最新通报:3名打人者被拘,镇长被提名免职,并诚恳表态将“举一反三,认真汲取教训,以实际行动感谢和回馈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打人是对法治底线的粗暴践踏,殴打记者,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合法采访活动,更是对舆论监督的公然挑衅。经过权威调查,真相水落石出,霸道的打人者付出应有代价,这是对法治精神的维护,也给了社会公众一个交代。
媒体承载着舆论监督的责任。面对大大小小的社会热点,媒体记者深入采访、走访调查是再正当不过的职务行为。然而这些年来,记者采访活动遭到干涉的情况却不时出现。有的相关方顾左右而言他,有的闭门逐客,更有甚者围追堵截、拳脚相向。种种情况形式不一,每每引发舆论愤慨,也屡屡引发社会追问:为何总有人把舆论监督当“洪水猛兽”?
怵媒体、赶记者、怕公众,多半是心里有鬼、自身不硬,生怕被翻出什么事来。特别是某一公共事件发生之后,面对各方关注压力以及应急的各种处置程序,相关人员自感芒刺在背、焦头烂额,更对媒体生出“鸵鸟”姿态。但问题在于,“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问题在先,舆论在后。”问题客观存在,捂是捂不住的。尤其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分分钟就能引爆舆论,谁想“捂盖子”,谁反而会更快“自曝”。倒是出事了正确面对舆论监督,坦率沟通、积极对话,反而能将问题解决推上快车道,也更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
舆论监督不是捅“马蜂窝”,而是要安全摘掉“马蜂窝”,暴力恫吓不住对真相的追问。期待此事能给全社会以思考,如何摆正对舆论监督的态度,这本身也是地方需要好好修炼的一门“媒介素养课”。
热门文章
- 1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2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3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4【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5“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6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7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8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9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10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