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引领贵州旅游发展走新路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2017年08月08日 作者: 人气:942


  从江县小黄侗寨里的原生态歌声还回绕在耳旁,汽车行驶至加车村口,窗外加榜梯田一览无余。绿油油的稻田、潺潺而过的灌溉渠,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今年初,从江县和省产投公司共同打造的从江加榜梯田山地旅游区正式启动,助力从江县旅游产业扶贫,也标志着黔东南的全域旅游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旅游扶贫是全域旅游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全域旅游的难点和重点。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能够带动全社会间接增加5至8个就业岗位。贵州充分发挥“旅游+”的潜力发展全域旅游,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让贫困人群富起来,共带动全省1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使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有效抓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州全域旅游之路开端良好:目前,贵州省已有18地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点带面,把贵州全域打造成公园、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让旅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在抢占全域旅游新高地战役中,全省各地齐心协力攻坚,为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省提出“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以“旅游+”的理念发展全域旅游。

 

  为发展全域旅游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启动了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行动,制定旅游业供给侧改革5大重点任务,确定了20项重点工作,形成全省旅游工作多方联动、上下协调、“政出一门”的工作机制。

 

  我省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岩溶地貌、多样的生物物种、多姿的民族风情、丰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红色文化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和谐共生,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活态性、全域性等特征,不断整合开发,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产品,并已建成了全域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体系。

 

  大射电天文望远镜、茅台工业旅游、大乌江旅游等为龙头的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和国际品牌,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黔东南自治州、科普旅游示范区黔南自治州、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黔西南自治州,以及遵义赤水丹霞、海龙囤、施秉云台山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铜仁梵净山等重要旅游资源正在向世界级旅游产品转化,成为了多彩贵州的世界级旅游名片。构筑山地旅游产业集群。依托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创建了一批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特色旅游示范基地,升级了黄果树、百里杜鹃等1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利用多梯度山地资源和山景、山水融合的优势,积极发展野外拓展、徒步骑行、登山漂流、户外露营、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活动。成功打造了一批国际低空跳伞、攀岩、徒步、马拉松赛等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培育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融合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文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深度开发针刺艾灸、拔罐药浴、医药疗养、药膳美食等养生保健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