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三举措助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省旅发委 发布:2017年08月09日 作者: 人气:920


一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为目标,以“大思路、大动作、大布局、大景区”为方向,以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和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大凯里“三山三江一中心”为骨架,按照功能板块、品牌线路、核心景区、节点城镇层次,认真编制了《黔东南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黔东南州全域旅游规划》等规划,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涵盖“面、线、点、节点”的全域旅游空间体系。积极指导县(市)旅游总规以及环雷公山自驾游等专项规划,努力构建全州一张图、一盘棋的旅游发展体系。

 

    二是提升重点项目品质。以丰富业态、提升内涵为着力点,以每年分县市举办两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倒逼机制,促使各县市学着干、比着干、争着干、拼着干,推动了景区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带动了一批景点景区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和城乡面貌改观。完善了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等老景区,成功打造了锦屏隆里古城、黄平旧州古镇、凯里下司古镇、剑河温泉小镇、万达旅游小镇等一批新景区景点,涌现出一批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州20个重点旅游景区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79个,计划投资50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投资25.02亿元,累计完成全年计划50.04%。第十三届贵州旅发大会项目270个,总投资1405亿元,截止2017年7月底,已开工项目187个,已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新改建旅游公厕200座,上半年完工88座,累计在建186座,完成投资额4282.4万元, 西江景区“第三卫生间”的落成使用,所有 4A级旅游景区正在积极开展“第三方卫生间”改建工作。

 

    三是奋力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旅游+”的带动模式和“珍珠+项链”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农业”,大力实施《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推进计划》,把云谷田园、三穗颇洞农业园、麻江蓝梦谷蓝莓园等农业园区打造成农业景区。推动“旅游+工业”,规划建设旅游装备制造园区,按照品质化要求打造银饰、刺绣、剪纸、蜡染、芦笙、竹编、民族服饰、古法造纸等新的一批民族工艺品。推动“旅游+城镇”,按照一城一景的要求,积极推广剑河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县城的模式,加快推进了凯里旅游中心城市、下司古镇、旧州古镇等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服务业”,强化“快旅慢游”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推动“旅游+大数据” 初步建立旅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应急指挥调度体系、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旅游大数据通用体系。推动“旅游+扶贫”,大力旅游精准扶贫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利益机制体制改革,涌现出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旅游扶贫众筹”、丹寨县卡拉村“旅游+民族技艺”、黄平县旧州镇川心村“三变”改革等一批典型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上半年,乡村旅游直接带动贫困村2123户7498人脱贫,间接带动贫困村3055户10157人脱贫。开展了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20期,共培训43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