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布条”事件后续,学校反而报警

来源:可可教育日记 发布:2023年10月11日 作者: 人气:9279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上学不再是一项单一的任务。学生的课业压力暂且不提,每逢开学基本上家长们的心情就显得很复杂。

因为上学再也不是简单地护送子女进学校这么简单。虽然学费看起来省下了,可是杂费、班费、补习、吃饭等成本,绝对要比很多人想象更高。关键是交完钱买到的可能很劣质。

东北这么冷,能不能别坑学生?家长拆开劣质校服

校服是学生们学业生涯中,再寻常不过的物品。一是为保证整齐,方便管理;二是减少衣着上的相互攀比,所以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每天穿校服。

看似不起眼,但由于穿着频率高,中国学生坐在教室的时间又很长,校服的质量和舒适程度,自然不可以马虎。

然而,上过学的朋友都懂,有时候越简单的道理、越平凡的需求,往往越难以实现。拿笔者来说吧,高中时的夏季学生装,看上去倒是还挺好看。

可是布料厚实的程度,简直让人怀疑生产商是不是要考验大家的意志,教室里当时又没空调,大家只能举着扇子听课。弄得学生和老师都无奈。

然而,倘若换成冬季校服,厚实的指数却又可能不达标了。吉林有位家长在网上晒出孩子的学生服。东北的冬天很冷,只穿秋季校服的话,显得不够整齐。

所以很多学校会增加棉服。想不到,所谓的棉服可能里面没有棉。起因源自学生经常喊冷,家长比较纳闷,青春期的学生火力足,一般都是家长让多穿都偷偷脱掉。

这回怎么总是说冷呢?亲手清洗校服后,才觉得不对劲,于是家长拆开了衣服。里面竟然是凌乱的布条,作用仅仅是显得有厚度;至于保暖功能,一言难尽。

吉林校服事件后续,学校反而报警,家长删除原视频

关于校服的“乱象”,其实早就不止一名家长曝光过。例如某些所谓贵族私立学校,两三千块买的衣服,下水还掉色。没穿多久便走形,还美其名曰“进口货”。

真是拿家长当成冤大头啊。而公办学校,虽然校服收费没那么高,但性价比同样被部分家长质疑。例如,某中学300元的运动服,同款、同品质的一身,在市面上百元即可。

全校这么多学生统一购置,难道成本不该更低吗?可是学生群体根本没有办法去拒绝,光是质疑大多没有现实意义,只好乖乖交钱。

不少网友看后跟着生气:东北那么冷,别坑学生行吗?试问生产商,会不会让自己的子女穿着这样劣质而不保暖的衣服上学呢。

但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不会只是制造商的原因。交完并不便宜的费用,却无法获得货真价实的校服,学校的采购人员和相关的领导,是否知情呢。

这很难不让家长们联想到利益链。家长的曝光很快引来围观,人们期待着上面可以严肃处理相关人员。但后续却令人意外。

原来,学校反而报警。在回应中,校方称这位家长反馈的问题并不属实,认为是对学校名誉造成坏的影响。最后要求家长删除原视频,不得再发表相关言论。

校园不该成为“生意”,希望建立监督模式

面对这样的后续,评论区有很多网友觉得,也不能说完全意外。家长跟校方,终究是不对等的实力,就好比“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回了。还记得曾经有位小学生,曝光老师指定书店买练习册吗?值几十块的东西,学生们却要花200多,书店老板还会登记姓名。

再笨的人也能想到其中是什么关系吧?可惜最后在学校人员的“思想工作”下,还是以学生删除视频收尾。这些现象就如网友说的那句话:受损者已道歉。

反省自己不该为基本的权益发声,反省不该因为说实话而给母校造成影响。当然,具体吉林校服“布条”事件,会不会像鸭脖事件那样迎来反转,我们也不能确定。要等派出所核查。

【笔者寄语】无论结局如何,笔者认为校园不该成为一门“生意”。教育成本本来就不低,家长们的要求很简单,可是如果连校服、盒饭、练习册都存在利益链。

那么学生们的处境,真是叫人同情而无奈。希望上面可以建立良好的监督模式,例如要求家长群体作为第三方,随时检查校服、食堂等问题。并且加大处理力度,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