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再高,掉进这天坑也被碾成渣了
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羡慕过那种脑筋特别灵光的学霸。
数学题一做就对,英语单词不背都会,平时看着不咋学习,高考随便就上清华北大。
然后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博,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自己,都以为他们这辈子注定吃不到学习的苦——
直到有一天成为爸妈,然后发现自己的小孩是学渣。
最近,“辅导作业”这个中国家长第一难题,因为社交平台上的一条帖子又达到了新高度。
某位网友带着三分忧郁、三分不解和四分频临崩溃,说自己全家一个南开博士、一个南开硕士加上一个南医本科生——
讲不明白孩子一年级作业本上的数学题。
本以为就是常规的抱怨,没想到在评论区炸出了一大片怨声载道的前学霸、现学渣家长。
本学渣活到这么大,头一次为学霸的精神状态操心。
“夫妻俩985医学博士,一个211硕士,结果孩子班里倒数第三,看一天作业生的气比开十天会都多”。
上网搜索“学霸爸妈遇上学渣孩子”,我从没看过这群令人嫉妒的天才,如此高密度地露出无措的表情。
@小满和他的博士老爸
其实很早以前,金庸老先生就已经用武侠小说里的设定,反驳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古老传言。
几天学会降龙十八掌的郭靖,和靠脑子背下《九阴真经》的黄蓉,居然能生出郭芙这样的草包美女。
可一个从小在学习这件事上顺风顺水的学霸,很难接受、或者说无法想象自己的孩子不是这样。
只能说祖坟偶尔也要休息一下,不能一直冒青烟。
之前北大博导丁延庆,就用一段视频采访吹响了学霸家长们苦难的第一声号角。
他,六岁熟读新华字典,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妻子也是北大毕业,按理说这基因质量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你以为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小孩,哪怕赶不上父母的超高水平,至少也是个中上之资。
结果丁教授勤勤恳恳辅导女儿一假期,最终发现她的成绩“跟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
@半月谈
虽然可能会让丁教授不高兴,看到这段视频我甚至感到了一丝安慰,
原来在“看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学霸终于跟我们普通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或许人类已经无意间发现了物种进化停滞的重要秘密——长远来看,基因序列谱系总会实现均值回归。
所以女强人张兰会生出汪小菲,北大博士也能培养出300分学渣,主打一个基因丢失。
教育学界曾为“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到底哪一个对人的发展更重要”而争论不休。
最后发现都别争了,这事儿可能主要看命。
不然你如何解释,一对分别毕业于武大和复旦的名师父母,职业生涯里带出一堆清北生,连最差的学生也考上了211。
最后儿子的期末考试分数38,还不如自己的鞋码高。
@圆圆闲不住
事实上,学霸们的“辅导作业渡劫史”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会面对现实。
短视频平台上有对俄罗斯学霸夫妻,爸爸会5国语言,妈妈在圣彼得堡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当他第一次发现自家儿子英语考了28分时,感觉语言中枢已经被气得发生了暂时性紊乱。
@维多利亚夫妇
“谁懂啊家人们,听说儿子考了全班第一去开家长会,结果发现是倒数第一。”
还当众被老师邀请朗读孩子写给自己的信。
我本来以为这是编的段子,直到看见歪歪扭扭的信纸上写着两个英文单词——
“Dear fazer”。
这位学霸father脑海里瞬间切换了五国语言都没搜索到fazer的来源,最终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不过身为一个接受新事物超强的高材生,他很快顺利进入到了”渡劫“的第二个阶段——发挥主观能动性。
毕竟夫妻俩都是语言大拿,连听力材料也不用买了,爸妈直接对着答案人肉朗读。
然而你单从下面这张听读音写单词的试卷,就能看出爸妈发音再准都是没用的。
甚至给儿子培养出了一身反骨——在回家路上一边踢起团成一团的英语卷子,一边高喊:“我要洋人死!”
作为一个纯洋人后裔,这份憎恶学习的心可以说是磨刀霍霍向祖宗。
就连原本兴高采烈围观学霸吃瘪的网友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献出安慰:
“语言这东西跟遗传没啥关系,我老公从猴那辈就说中国话,我女儿语文照样考20分。”
从某种程度上说,辅导学渣孩子作业对学霸家长们来说或许是更大的坎。
当普通家长发现孩子成绩不行,往往会借助外力:比如咨询老师、找大学生帮忙辅导。
但高材生父母们往往不止有鸡娃需求,还想维护自己对于在知识领域里的尊严和权威。
因此对于“亲自教学”这件事有着极大的坚持。
很多清北家长、硕博家长在第一次拿起孩子的小学习题册时,会有种屈尊降贵之感。
“孩子说我跟他们老师讲的不一样,我说我要去你们学校就是数学组的组长懂吗,你们老师算哪根葱啊。“
然而却忘记了,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有掌握这种知识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
比博士夫妻生的小孩,期末数学考21分更悲惨的是什么?
是博士夫妻辅导一个假期之后,开学孩子考15。
十几年后,天赋异禀的学霸们终于体会到了当年我学知识时的痛苦。
一通辅导猛如虎,一看分数25。
曾经在考试界所向披靡过的他们,最终都会拥有同一种感受——
十分羡慕白素贞,因为她生了孩子就躲到塔里,等从塔里出来孩子已经中了状元。
有人是发现自己在学生时代轻易习得的知识,居然已经在时光和工作的磋磨中偷偷溜走了。
@有趣的Charlene
夫妻两个985硕士,发现不认识幼儿园小班儿子学的英语单词;
在华科当教授的爸爸,被某道初一数学的动点问题气到当场破防,“我读这几十年的书究竟有什么用!”
“伤仲永”这个从小就盘旋在头上的魔咒,最终以一种诡异的姿态击中了学霸们的脑门。
@向前走
一位当年市里文科前十、如今从事文字工作的妈妈,某天信心十足地给女儿修改三年级作文。
结果全班都过了,只有女儿的作文被老师以“偏题”的理由打回来两遍。
为什么是两遍呢?
因为第一版被打回来重写后,她忍不住又帮忙修改——结果又被打回来了。
当然,也有一些学霸家长,早就已经把知识嵌入了大脑皮层的最深处,不会遗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顺利“渡劫”。
正如一位当年高考数学满分的壮士爸爸,在多年的鸡飞狗跳中把孩子从小学辅导到了高中,最后得出的血泪结论:
其实最难教的是小学数学,因为不能用函数。
或许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做不出奥数题去问家长,结果家长非要给你列方程的惨痛经历。
只不过学霸爸妈们不仅会给你讲一元一次方程,还会给你讲微积分、空间几何、函数……一道普普通通的计算题,恨不得把所有知识点关联完。
仿佛老前辈传功,自以为能让孩子瞬间突破任督二脉。
结果讲成了走火入魔,半小时后只见眨巴着眼睛无声流泪:爸爸/妈妈我还是不懂。
@新民晚报
最终这些曾经在学术领域所向披靡的爸妈们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这个词是很有道理的。
正如那对会5国语言的俄罗斯夫妻,辅导孩子半学期后得出了一个惨痛的领悟:“还是给孩子请外教吧,咱们洋人教不了洋人。”
家长们维持尊严的最后努力,就是尝试在班主任面前藏好自己的学历水平。
“没想到啊没想到,有朝一日清华学位证书居然会带给我心虚。”
@游游哥哥上小学啦!
一个客观事实是,很多知识虽然是恒久不变的,但知识进入人类大脑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让毕业十几年的学霸去教新鲜出炉的学渣孩子,相当于让一个速滑运动员去教花样滑冰——
结果未必全对,而过程多半不会。
经常有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作业堪比脑筋急转弯,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张桌子坐8个人,3张桌子坐多少人?”
成年人一看就知道答案是3X8=24,但在教材给出的标准答案中,还要考虑桌子的形状和拼在一起的情况。
@锦哥和睿宝
然而底下有小学老师指出,这种题其实不是考算数,而是考察把抽象的数字公式跟具体的现实情况进行关联的能力。
对成年人来说已经是无需论证的本能,但小孩子却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真正理解。
或者打个更容易理解的比方——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即使硬背下来量子力学的公式,却可能依然无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在现实世界里的样子。
@一年级
同理还有语文作文。在成年人的标准里,好文章要看论证过程、思维方式。
但小学考的往往只是叙述的通畅性,和搭起文章结构的能力。
此前一位文学硕士自述帮孩子写了一篇小作文,结果老师打低分的理由是结尾没有首尾呼应,大家纷纷吐槽评分标准僵化。
直到有小学老师解释,这个作业的重点不是非要加一段升华,而是为是让孩子理解紧扣主题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学霸和普通人之间确实达成了某种均值回归。
不止是清北爸爸或许有个学渣女儿,普通父母也能生出学霸小孩。
而是见惯了天才们靠智商弯道超车的天才们,如今终于发现这世界终究还有笨鸟先飞、天道酬勤的角落——
那些最会辅导孩子功课的,不是当年高考成绩最好的,而是跟着孩子一步步重新学过来的。
一位网友跟几个有娃同事组成了“作业智囊团”,结果被一道“套个公式”就能解答,但老师偏偏要求画线段的小学应用题卡住。
几个名校生达成了一致的解题思路,结果错得全军覆没。
最终教会孩子的,是他那个学习成绩一般、但刚好才上初中没多久的表哥。
——新脑子还是比旧脑袋好使。
不过到最后,名校生、学霸们也都想开了。
如果世界上到底还是有连自己都努力而求不得的东西,那也只能接受它。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5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6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7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8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9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
- 10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统筹安排好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