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曾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2024年01月19日 作者: 人气:95205

原标题: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曾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曾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曾经,她们是清华“双胞胎姐妹花”,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练就“一招制敌”的科研绝技,一起斩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马冬晗(左)、马冬昕(右)在本科毕业典礼

如今,她们学成归国,从青年学子成长为青年学者双双任教高校。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马冬晗,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攻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马冬昕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马冬昕

同时她凭借系列创新成果,成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的中国入选者之一。2011年,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马冬晗、马冬昕的时间计划表、严格的时间管理记录了清华学子脚踏实地的成长,也让这张计划表的所有者——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迅速出圈。

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现场(左为马冬昕、右为马冬晗)

五年后 ,在化学系直博的妹妹马冬昕站到了清华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成为了“双料特奖”。

马冬昕在研究生特奖分享会

博士期间,马冬昕选择了“可升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作为课题,这项研究既具有科学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但难度很大,鲜有前例可援。

马冬昕在实验室

“没有一招制敌,只有脚踏实地”,五年间,马冬昕尝试了7种材料体系,撰写了14本、共计3000多页的科研笔记,这些堆起来像小山一样的笔记见证了她的成长,也最终帮助她合成了近百种新材料,制备了近千个有机发光器件,成功攻克可蒸镀离子型发光材料这一重大课题,突破美国照明设备生产商UDC核心专利。

在精密仪器系直博的马冬晗选择以“用于制作全息光栅的宽光束扫描曝光方法”为研究方向,原理性实验控制条件的不易,接连的失败也曾让她闪过换课题的念头,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马冬晗终于看到光栅在灯光下衍射出美丽的颜色,实现稳定的曝光,原本有些摇摆的心神自此坚定,这份信心也支撑着她走过柳暗花明的读博之路。

马冬晗在实验室

博士毕业后,姐妹俩都选择了继续赴海外深造。

姐姐马冬晗,前往普渡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初来乍到时所涉领域是之前几乎未接触过的,因此马冬晗并不自信,“那时候与老师对话常常只以简单单词回应”,面对种种困难,她总是用这样一句话来给自己鼓劲:“每天进步一点点 生命从此大不同”。

2022年,她通过直接从单分子数据构建点扩散函数模型,解决了单分子定位显微技术自发明以来始终存在的模型不准确的问题。

妹妹马冬昕,前往多伦多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钙钛矿材料的研究,合作导师为该领域著名科学家Edward H. Sargent教授。马冬昕也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领域中快速成长。

2022年,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熬过异乡学习、工作的日夜,“早日学成归国”的信念一直是她们在海外求学期间最大的精神支柱。

2022年,马冬晗、马冬昕如愿回到祖国成为青年教师,姐姐马冬晗选择回到家乡入职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在故乡的新环境里,她继续开拓着学术之路砥砺前行。

妹妹马冬昕选择回到母校,以新的身份、新的视角回归清华园,从青年学子到青年教师,能与昔日尊敬的老师在清华园共事,马冬昕深感幸运与幸福,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

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以及面向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需求有待于这一代科研工作者解决,而作为清华人,更要勇于承担这一代人的责任,从出发到回归,从马同学到马老师,马冬晗、马冬昕将继续在祖国大地上各自耕耘、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