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蹭流量乱象:打着历史名人旗号,岂能哗众取宠
视觉中国供图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一定非要蹭历史名人和“超级大IP”才能有市场。
——————————
最近,一些打着名人旗号的“纪念活动”和“学术会议”,引起不少关注和争议。“纪念刘备托孤××××周年”“纪念张飞××××周年诞辰”之类“纪念古人”的会议,或许还能让人理解,但“纪念潘金莲开窗×××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周年”之类的活动,则有些荒唐了。不禁要问:本来就是文学虚构的人物和事件,而非真实发生的历史,如何能去“纪念”呢?
从一些报道披露的细节来看,不少人参与这类活动,主要是为了“蹭吃蹭喝”,是为了免费旅游。而一些活动主办方和赞助方,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介意组织这类活动,花销不算很大,却能起到附庸风雅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办地缺乏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便不想错过任何能与人文话题相关的“流量”。比如,《西游记》这个超级“大IP”,能盘活很多地方的文旅市场,光一个花果山的“真实地点”,就有很多地方争来争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一个文旅市场上的“香饽饽”,不少地方都以桃源为核心元素来争夺客流。
在如此趋势下,“纪念潘金莲开窗×××周年”之类的活动,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既是当地需要的噱头,又能满足一些“专家学者”的需要,简直可以说是“双赢”。但是,最终输掉的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严肃态度,以戏谑姿态面对文化资源,实在不可取。
相关部门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类活动的潜在危害性。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特别提到“随意冠以高规格名号,主题交叉重复、内容空泛等问题”,并要求“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论坛活动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文史领域,判断一场活动是否靠谱,除了官方机构的认定,还可以看看论坛、会议有没有浮夸、空洞等现象,说到底,就是主题必须契合实际,讨论必须实事求是。
比如,有些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纪念历史文化名人诞辰、逝世“几百年整”的研讨会议,请业内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就是有价值的活动。反之,研讨主题本来就是臆造的,或者是刻意夸大的,就很容易变成“山寨活动”,既不能让学界业界信服,又容易引发大众吐槽。
严谨踏实,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如果那些打着历史名人旗号的“纪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真的认为自己是在做专业研究,就应该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少一些自吹自擂的做派。毕竟,从长远来看,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是没什么前途的,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声誉。
从发展文旅事业的角度来看,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一定非要蹭历史名人和“超级大IP”才能有市场。比如,新疆喀什、云南西双版纳等地,集中展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貌,具有很强的旅游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些地区,虽然缺少秀美山川,却有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备差异化的旅游价值。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认真梳理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找个性化的亮点,创建属于自己的独到卖点。如果只是一味蹭历史文化名人的流量,绝非发展本地文旅事业的上策。
随着国人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轻易辨认一场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活动到底靠不靠谱。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倒逼那些“专家学者”少一些自鸣得意和哗众取宠,踏踏实实做好学问,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和支持。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5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6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9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统筹安排好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化系统
- 10作家陈炜写给父亲催人泪下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