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时代来了,8000多万人的就业怎么办?

来源:抱朴财经 发布:2024年07月12日 作者: 人气:92368

“中年人的宿命——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已经不铁了,正在融化。

作者:李一年(抱朴财经评论员)

百度旗下的无人车“萝卜快跑”上了微博热搜。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400多辆“萝卜快跑”无人车已经在武汉投放,网上流传的说法是1000辆。

主流媒体的导向是很明显的。看看标题就知道,比如《游客为“赛博武汉”点赞,无人驾驶和光谷空轨成为武汉新名片》。总之就是很牛,很科技,很好。

但是很多网约车司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被抢了饭碗。

在“无人时代”,不仅仅是网约车司机被抢了饭碗。

01 近千万司机生计受影响

萝卜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已在全国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百度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超过600万单。

一位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次从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行程,全程6.3公里,耗时13分钟,仅3.11元!不打折的话是31.12元。

无人驾驶在推广期都可以这么干,等到把网约车司机都干掉了,它们就开始涨价,这是老套路了。

干掉网约车司机的结果是什么?他们有多少人?

根据全国总工会去年发布的第九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并在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349家网约车平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96.4万本

再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我国出租车数量约为139.13万辆。按照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计算,全国大约有280万出租车司机

加起来,近千万——这背后,就是千万个家庭的生计。

在武汉跑网约车的司机每天大约跑10个小时,除去充电等开支,一个月能到手4000多元。

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与此同时,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

这意味着一些广州网约车司机即便是“整月无休”,在未扣除用车成本的情况下月收入也不超1万元

2023年,长沙、济南、东莞、温州、三亚等市陆续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称,网约车市场运力接近饱和,部分城市已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

但是,现在就业压力大,一些失业的中年人不上网约车,可以去哪里?

消息陆续传来,北京、上海、济南、青岛多个城市拟推广无人驾驶,或者准备进行相关测试。

如果未来大面积推广无人驾驶,这696万网约车司机和和280万出租车司机怎么办?

02 清洁工面临被机器人替代

有些人说这不关我事,我只想坐便宜的无人驾驶车。

问题是便宜的无人驾驶车结束推广之后就会涨价,而且这些失业的网约车司机没了工作,对于社会治安是巨大的压力,难道社会治安也和你我无关?

难道我们不需要上街购物、消费,或者从来不外出散步?

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大家身处其中,冷暖自知,我就不评论了。

不仅仅是无人驾驶会消灭网约车司机,还有无人快递也已经开始消灭一批工作岗位了。

今年5月起,云南昆明呈贡区某快递服务区域便运营起无人快递车。6月27日,昆明市公布数据显示,当地每辆无人快递车日均配送快递为2000件。

青岛,某快递公司也部署了多辆无人车试运营,并计划在未来采购20台左右的无人车用于快递配送。

多家快递均在多地网点实现无人车的日常运营。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快递无人车逐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无人车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把重心放在了快递物流领域。

除了陆地上的无人车,还有空中的无人机开始点杀打工人的饭碗

无人机送快餐、送快递都不是事。

安徽省5个试点市20条无人机航线、121条无人车路线已正式启动。试点启动后,每天将有40余架次无人机、600多台次无人车投入试点运行。

近日,江苏南通移动联合顺丰打造的快递专线在南通市崇川区首飞成功。

也就是说“中年人的宿命——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已经不铁了,正在融化,这是8400万人的生计。

科技应该进步,科技成果应该推广,但是与此同时要给8400万人想好退路或者是再就业,帮助他们想好退路,对整个社会有好处,对我们整体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状况有好处

科技成果推广和就业增长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成长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这个点在哪里?如何相互促进?

而且,不止于此,清洁工的工作也面临被机器人替代的趋势。

现在,因为成本的问题,清洁机器人还没有在宾馆、酒店、餐厅、写字楼推广,如果未来成本下来了呢?

失业中年人的“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还能保住吗?

我们应该在推广科技产品、稳定就业、维持治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无人机快递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等就业市场有一些恢复之后,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