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散步解出一道170多年的难题
来源:中国周刊
发布:2024年07月23日
作者:
人气:92607
北大未名湖
是一处著名打卡地
有人欣赏湖畔的杨柳依依
有人感受时光流转的静谧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80后”博导江颖则与众不同
冬日的一次散步
江颖发现湖面上
有很多像波纹一样的涟漪
一个新课题就这样诞生了!

启发了江颖教授的未名湖面
亦冰亦水的奇特现象
他赶紧拍了照片发朋友圈
配文是“湖面上是水还是冰?”
好几位老师在下面留言讨论
都认为冰表面很值得研究
江颖回复说:
“好主意,设计个实验试试!”
江颖带着学生开始探究
冰表面到底长啥样
6年时间
他不仅自主研发出
中国第一台光耦合qPlus型
扫描探针显微镜
还从原子尺度上
揭开了有关冰的一系列未解之谜
给出了冰表面预融化机制
这一长达170多年争议问题的答案
并于日前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江颖在自行研发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旁。
从“车间技工”开始
科研设备是科学家的“眼睛”
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Wilson Ho(何文程)院士课题组
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两年时光
在国内没有经过相关培训的江颖
一开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他在工厂车间做了近4个月的“技工”
早上用软件画图设计零件
下午就拿图去车间用铣床、车床加工
晚上回到实验室组装并测试
凌晨一两点再去返工
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四点
加工零件时都是站着的
中途坐下休息的一两个小时里
江颖也会利用起来读读文献
尽快弥补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欠缺
正是那几个月的魔鬼训练
才让他有了搭建顶尖设备的底气

江颖在美国博士后期间加工零件使用的铣床(左)、加工的部分零件(右)。
造一流设备
是江颖深埋心中的一个梦
江颖用了十来年时间成功研制出
我国第一台
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
这是目前扫描探针显微镜
家族里空间分辨率最高的
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有了如此精密的设备
江颖团队与合作者
接连突破前沿研究

基于多年来的一线实践
江颖悟出了一个规律
当摸清每一个细枝末节的过程
会发现那些处于顶端的科研设备
也并非高不可攀
它们其实都是各种各样的
小步骤、小部件、小技术堆砌起来的
实验室里永不毕业的“大师兄”
为了能把自己长久科研实践积淀的
技术、经验和眼界
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
江颖坚守在科研一线
被学生们称为
实验室里永不毕业的“大师兄”

江颖在指导学生制作扫描探头。
“江老师特别频繁地出现在实验室
他和我们一起参与
一项研究的方方面面
我养成了很好的思维模式
拥有了搭建设备的硬实力”
北大物理学院特聘研究员田野说

江颖(右一)与学生在一起。
这位“大师兄”也会偶尔严厉
不停地“找茬”和泼冷水
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验证结论
“我先做最严苛的审稿人
迫使他们解决很多不确定的问题
学生们在我这里先经历预审稿后
将来投国际期刊时才能更顺畅一些”

江颖并不要求每个学生
毕业前一定要有好文章
重要的是掌握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思考,将来独当一面
网友评论
“这才是科学应有的态度”
他希望每位选择科研这条路的学生
对科研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只有热爱
你所从事的科研方向和领域
才能耐得住出成果前
很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来源:人民网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4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5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6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7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8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9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10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