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潮”来袭、收官大涨……7月股市怎么了?业内人士:市场正在纠正陋习

来源:半岛全媒体 发布:2024年07月31日 作者:李存国 人气:93235

截至7月31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涨幅均超2%,两市成交额也随之放大,达到903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5996亿元,暴涨了50.65%!

上证指数创下自5月21日下跌以来的最大涨幅

另一个更惊人的数据是,截至7月底,已有30只股票(含A股、B股)被摘牌退市,其中7月份就有14家,占了近一半;此外,还有*ST华铁、*ST洪涛、ST深天等十几家公司已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被锁定退市。

对此,青岛业内人士表示,我们正在从制度上去纠正股市存在多年的陋习,未来的股市“会更加注重投资和融资之间的平衡”。

逐年增多,今年退市量将创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7月份摘牌的14只股票中,*ST保力、ST亿利、*ST易连、*ST高升、ST中南、ST阳光、凯马B等7只股票,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被终止上市;三盛退、太安退、左江退、退市碳元、退市同达、退市园城等6只股票,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面临退市;最后一只是越博退,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

7月31日,*ST龙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已经退市及尚处退市进程中的股票,已达50家左右。这一数字,已经注定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2020年,伴随着“退市新规”出台,全年共有16只股票因触发面值指标和财务类指标而退市。

2021年,共有20家公司退市,其中有16家是因经营不善、触及财务标准以及重大违法情形而被强制退市。

2022年,全年42家公司退市,主要涉及面值退市、财务类退市和重大违法类退市等。

2023年,共有45家公司退市,其中43家公司因基本面恶化或触及各种退市指标而被强制退市。

当下就像“修地铁”,打扰是暂时的

广汇汽车自6月20日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条款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增加,首先在于监管政策趋严,资本市场的监管策略不断收紧,特别是对于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显著增强;其次是触发了市值与面值退市标准,新增的市值退市标准和面值退市标准的实施,便是“硬杠杠”;再次,一些公司出现经营不善与财务问题;最后,投资者意识逐步提升,“用脚投票”,令上述公司日趋边缘化,最终退市。

股票退市既是资本市场自我净化的一种方式,又是提升市场整体质量的必要一步。但不可否认,股票集中退市,极易对市场情绪造成影响。一些投资者很可能会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感到担忧。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咱举个例子,就像青岛在修地铁一样,打扰是暂时的,但长远的出行方便和出行通畅,则是未来的基本措施和必备措施。”7月31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青岛纳格投资股票工作室总经理、风险投资人李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下资本市场的各项举措,都是为了未来的金融强国,和构建一个更好的、能够与中国经济相辅相成的资本市场。”

“更加注重投资和融资之间的平衡”

未来,退市或将维持常态化,这也符合全面注册制下股票市场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由此带来的挑战亦毋庸讳言,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如何完善退市进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公平公正,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和各交易所待解的课题。

“个人觉得,目前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从制度上去纠正股市存在多年的陋习。去伪存真,打造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这个市场会更加注重投资和融资之间的平衡,而不像以前只是注重融资功能。”李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