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景区夜游充实夜经济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2024年08月14日 作者: 人气:91968

近日,全国多地景区开启夜游模式。比如,上海45家博物馆在周末晚间掀起“博物馆奇妙夜”热潮;北京的北海公园、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海洋馆、首钢园、雁栖湖等也都推出夜游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景区也延长了开放时间……

2024年7月27日,上博人民广场馆,观众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厅参观。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对于景区开放夜游,游客可谓祈盼已久。我们常说“深夜撸串”,又何尝不想“深夜看展”“深夜逛园”呢?尤其是夏季,白天阳光强烈,晚上相对凉爽,更适宜出门。夏夜美好、月色醉人,人们当然希望在传统的逛街、吃喝之外,能有更加多元的选择。

当下一些景区纷纷开启夜游模式,无疑是对这一需求的回应。其实在7月初,国家文物局就发布通知,提出暑期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近日,第三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达345个。可见,景区延长服务时间已渐渐成为共识。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也是为了夜经济提供支撑。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整体是1.57万亿的规模。商务部的相关数据也显示,有60%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到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

所以,越来越多的景区在夜间开放,就是给人们多一个夜晚出门的理由。景区的夜间开放,其实能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由此带动一系列文旅餐饮消费,进而起到盘活一地整体经济格局的作用。

当然,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不同类型的景区开放步调并不一致。比如空旷的室外场地往往对延时开放较为积极,而维护成本较高的场馆如博物馆、古迹等,往往相对谨慎。如不少博物馆只是将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6点左右,这严格意义上并不算夜游。

这类较为保守的操作,其实也可以理解。博物馆本身的检查和保养压力就较大,一般一周也会有一天闭馆;电线、灯光等也容易给古迹造成隐患。但这些场所往往又是民众最为期待的地方,比如故宫曾经在2019年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发了全网轰动,之后呼唤故宫夜场重开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一方面,景区不能再固守朝九晚五的老规矩了,应当想方设法拓展自己的服务边界,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一些场馆面临的实际压力,相关部门在鼓励的同时,也不妨给予一些景区更多的专项支持,用于减轻资金和人员压力等,做好风险隐患排除,让更多的景区真正放下顾虑、大门常开。

从文化意义上说,夜游的场面总是能让人感到一种美好。“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样的场面之所以动人、之所以被诗句记录,就是因为贴合了人们对文明的想象——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让人们突破了自然的界限,在夜晚这种本该日落而息的时间相聚、游乐,进而创造巨大的价值。

所以,人们期待更多的景区能够夜间开放,可以为夜间的热闹增添更多的色彩。这既有经济层面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让民众的心态变得松弛和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