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还能“疯”多久
近两年空前热闹的国内微短剧市场似乎一直都能整出些新花样。近来,“老年霸总剧”异军突起,以《闪婚老伴是豪门》为代表的一批爆款产品,在收获数亿播放量的同时,也因其剧情极尽狗血和夸张,成为互联网上吐槽的对象。
于是,“国产短剧已经疯了”的词条冲上了热搜。
1938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装置“斯金纳箱”:在箱壁一侧,设有一个可供按压的杠杆,在杠杆旁有个盛放食物的小盒紧靠着箱壁上的小孔,小孔外则是食物释放器,其中贮有颗粒形食物。放入箱内的小白鼠按一下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从小孔口落入小盒内,供其取食。
实验中,一只饥饿的小白鼠被放入箱内,在箱内探索时偶然按压了杠杆,便获得了食物。小白鼠起初可能并没有注意到食物落下,但是若干次重复后,就逐渐形成了压杆取食的条件反射,开始主动按压杠杆,以期获取更多食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微短剧就是这样一个斯金纳箱,验证的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几十上百集荒诞不经的故事和浮夸的表演,无非是箱子里的那个杠杆,按一次就能触达所谓“爽点”,让观众获取脑内多巴胺的分泌。为了满足箱子里的观众,就必须持续地制造并提供“爽点”。
当微短剧开始比拼单位时间里的“爽点”密度,“发疯”便成了唯一解。
在文化产品中追求“爽点”并无任何不妥。被一部分人大加嘲讽的“槽点”,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甘之如饴的“爽点”。纵使相当一部分“疯了”的微短剧按照主流文化产品的标准来评价,显得格调不高、制作粗劣,但是必须承认其精准切中了部分特定受众的需求。长久以来,市场上缺少专门面向这些人群的文化产品供给。他们的文化需求游离在所谓“主流”之外,也长期被贬损乃至忽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产微短剧的“疯”可以被合理化或是豁免于任何批评指摘。相反,微短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恰恰应该探索出除“发疯”以外,为观众提供“爽点”的途径。一味地“加大剂量”,不仅会不断抬升观众阈值,让观众逐渐失去兴趣,与主流文化渐行渐远,甚至突破公序良俗的下限。如此种种,都可能最终导致微短剧行业一夜闪崩。
这绝非杞人忧天或是夸大其词。网文、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兴文娱形式都曾经历过类似一地鸡毛的阶段,并且最终都是通过及时“踩刹车”才回到轨道。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保持理智,不能跟着微短剧一起“疯”。
微短剧的风口肉眼可见,没有人想错过这班车。作为我国影视行业传统重镇,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入局或是打算入局微短剧的大小城市甚众。不仅有大批微短剧制作基地陆续上马,不少文化产业园区也将微短剧列为发力重点,甚至干脆改换门庭,全面转战微短剧。
入局微短剧的地方,有的拥有影视行业基础,有的自认为拥有影视行业基础。但是地方政府押宝微短剧,其底层逻辑与行业资本对微短剧的追捧大多如出一辙,都是看中微短剧门槛低、投资小、回报大、周期短的特点,希望其成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或是实现所谓“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然而,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在风口起飞,也不是所有从业者都能吃到肉或是喝到汤,甚至可能导向同质化竞争。不考虑自身资源禀赋的盲目跟风,也极有可能演变为不计代价的豪赌。同时,行业的“疯癫”状态若一再持续,更是随时有爆炸风险的不定时炸弹。记者 于量
作者:于量
来源:解放日报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5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6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7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8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9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
- 10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统筹安排好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