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11月社零数据下滑说明消费降级?
每经记者:张宏
近日,北京、上海两地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数据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数据显示,11月京沪两地社零同比分别下滑14.1%和13.5%,有人以此认为是消费降级的证据。
社零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在反映消费情况的统计指标中,社零是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那么,京沪社零数据11月意外下滑究竟是何原因?
针对是否消费降级等五大焦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或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表示,说消费降级是不对的,11月京沪社零数据下滑,是暖冬及消费活动前置引发的。
数据显示,11月京沪两地社零同比分别下滑14.1%和13.5%。从用途分类看,两地同比下降较为明显的为烧类(如燃油、煤气等)商品及用类商品。从累计量来看,两地1-11月累计社零同比分别下滑2.8%和3.1%。
1
焦点一
京沪社零下滑
究竟何原因?
许多网友希望了解京沪社零下滑的原因。如下图:
用途分类看,京沪两地同比下降较为明显的商品,为烧类商品及用类商品。
北京市烧类商品降幅更为明显,用类商品和烧类商品分别同比下降17%、23.7%;上海市用类商品降幅较为明显,用类商品和烧类商品分别同比下降20.3%、16.6%。
天风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烧类商品(用途)包括燃油(汽车用)、煤气(厨房用)及取暖。
烧类商品降幅明显与气温有关。今年11月是暖冬,气温比去年同期高。且暖冬影响有南北差异,主要影响北方。
每经记者注意到:
2024年11月,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为6.5℃,比常年同期偏高3.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23年11月上旬,上海市气温曾“断崖式”下降,单日最高温度直降10℃。而今年上海的寒潮是11月底才出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电话采访时表示:
烧类商品降幅明显与暖冬有关。但烧类商品在社零中占比相对较低,占比最大的是用类商品,其次是穿类、吃类。
从具体的数据分析上看,除暖冬影响之外,京沪社零下滑主要受上年高基数及消费前置影响。
从同比上看,以北京为例,去年11月的基数非常高,同比增长13.7%。去年同比增长高的原因是前年的基数较低,2022年底时疫情尚未结束,是最为严峻的时期,因此基数很低,导致去年的基数非常高。从环比上看,我们通常认为“双11”是销售高峰,但近年来“双11”促销活动有提前的趋势。今年提前趋势更为明显(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开启“抢跑”大促,其中,天猫“双11”于10月14日晚上8点开启,比去年“双11”起点提前10天。京东则宣布于10月8日推出限时限量商品降价活动,拼多多宣布自10月8日起今年的“双11”大促首轮补贴已上线。)因此,如果我们将10月和11月的数据合并来看,整体的回暖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京沪两地用类商品下滑幅度明显,也可进一步解释这一观点。相比吃类、穿类,用类商品易于囤积,季节性表征不强,最容易在期限上进行挪移。因此,10月用类商品增长相对较好,实际上是对11月的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过去“双11”高峰期对“双11”过后的消费也有挤出,只是时间线比今年靠后。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包括以旧换新在内的“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经落地。由于“两新”政策主要惠及用类商品,因此,10月份,我们观察到有关政策落地的商品,尤其是用类商品增长非常明显。这类商品消费量的提前完成,对11月也会有挤出效应。
宋雪涛:
今年11月与6月的情况十分相似。例如上海5月社零同比增长1.6%,6月同比就是-9.4%,但是其实4月同比是-5.5%。10月份高,11月就会低。再往前1个月,9月上海社零同比为-4.3%,北京社零同比为-6.2%。到了10月,北京、上海均大幅跳高。再到11月就再度走弱。但是如果把10-11月放在一起来看,其实表现还可以,例如上海10月、11月两个月累计零售同比虽然小幅负增长,但是比9月社零同比又要高一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每经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
烧类商品降幅明显与气温有关。此外,去年北京市基数很高,压低了同比数据。从1月到11月累计来看,虽然也有所下滑,但下滑的幅度并没有那么显著,未来走势还有待观察。
记者注意到:
北京市公布了11月限上(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这一数额同比下降22.4%,下降幅度较总额更为明显。首先应该明确,该指标统计范围为网上零售额,即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其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口径,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万喆认为:
11月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下降幅度较总额更为明显,也与“双11”“两新”带来的消费前置有关。
2
焦点二
京沪社零最大降幅
在于高端餐饮?
有网友分析,京沪社零最大降幅在于餐饮,尤其是高端餐饮。如下图:
数据上看,上海市11月吃类商品同比增长1.6%,增幅较10月份的1.0%有所提升;北京市11月吃类商品同比下降3.8%,相比10月的吃类商品同比下降2.7%,降幅稍有扩大,但相比总额波动,并不明显。所以,网友关于社零最大降幅在于餐饮的分析并不正确。
万喆表示:
餐饮类回升趋势确实有所收窄,但是要说最大降幅出现在餐饮业是不准确的,用类商品的降幅比餐饮业更大。
弱复苏过程中,消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替代效应。例如,如果居民购车购房的比例有所提升,就会挤占其他消费。如果弱复苏转变为强复苏并企稳,那么,相互推进的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例如,资产价格真正上升、财富效应增加,同时就业和收入增加,从而形成强复苏。我们目前仍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3
焦点三
京沪社零下滑代表全国?
部分网友认为,11月京沪社零下滑,其他城市的社零情况可想而知。如下图:
11月京沪社零下滑能否代表全国?
网友分析近年来全国数据后认为社零疲软
从全国数据看,四季度以来,市场销售保持回升态势,11月我国社零同比增长3%,增速虽较10月有所回落,但仍快于三季度平均增速。1-11月累计社零同比增长3.5%。
其中,服务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显示消费需求扩大。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明显改善,带动房屋装饰装修需求扩大,相关商品销售出现回升。居民餐饮消费增长加快,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所以,网友认为龙头城市代表全国的推论,明显是错的。
为何京沪社零数据与全国数据产生偏差?
宋雪涛表示:
互联网促销带来的前置效应和透支效应,在线上消费占比更高的高能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表现得会更为明显。
万喆:
京沪两地的数据偏差,可能是由于9月底开始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其他多项政策的快速落地。伴随着大量优惠政策和优惠券的发放,北京和上海的政策执行速度较快,启动时间也较早,因此消费前移的现象在这两个城市更为显著。
京沪两地的社零数据不能说代表全国,每个城市都有特殊情况。但仍要透过京沪两地数据看到,企稳的态势还不是很稳定。如果将10月份和11月份的数据做平均,可以发现消费仍处于弱复苏的过程中。
4
焦点四
社零数据说明
房地产活力不在北上?
有网友认为,社零数据说明房地产活力不在“北上”(京沪)。如下图:
社零数据与房地产销售情况是否相关?
每经记者注意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口径显示,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商品金额,不包括居民用于购买商品房的支出。所以,网友的上述推断也是明显错误的。
万喆表示:
房地产不纳入社零统计,不直接影响社零,但房地产与消费有一定的相关性。
房地产从三个渠道影响消费:
渠道一,地方财政;
渠道二,产业链条及就业;
渠道三,居民资产状况和财富效应。
5
焦点五
促消费政策不管用?
每经记者注意到,有网友认为,京沪两地11月社零数据大幅下滑说明内需萎缩、消费跳水。更有甚者将此形容为“超一线城市消费全面降级”。如下图:
还有网友认为促进消费政策不管用。如下图:
万喆:
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分析和客观原因的拆解可以发现,说京沪消费降级是不对的,促进消费政策不管用的观点也不成立。
我们应当将11月的社零数据,与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要关注9月26日政治局会议之后,各相关部门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积极努力,以及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从目前情况来看,自9月下旬起,社零、经济增长及其他经济回暖迹象均较为明显。当然,经济的筑底企稳需要一个过程,10月和11月可能正处于这一过程中,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点。
在经济筑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政策发力所起的作用。10月份,有关“两新”政策落地的商品,消费增长非常明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的增量政策仍然是精准预测,并且是有效的。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政策一经落地,立即产生效果。
而汽车行业的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相对滞后,其后续效益也与政策实施同步,形成真正的消费。当然,我们仍然希望接下来的政策发力要积极且持续。对于政策未来的可持续性及其力度,大家仍然有所期待。
徐洪才认为:
要进一步提振信心,一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二是标志性的改革要落地见效。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还是要增加收入、扩大就业。要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一是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这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特别是提振农村消费市场,增加60岁以上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记者|张宏
热门文章
- 1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2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3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5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6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7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8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
- 9樊某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一、二审判决不符合情理法,是引发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导火线
- 10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统筹安排好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