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学法律金融的城里人下乡当干部,但有的根本不了解农村

来源: 发布:2025年02月20日 作者: 人气:91839

近日,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在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中谈及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时表示,没有人是人为造成的。他认为,对传统人才的定义可能不适用于现代农村。

他指出,加强下伸到农村基层的组织,派了大量的城里人到那去当干部,如驻村第一书记、“村官”助理等,但“被派去的城里人可能是学法律的或者是学金融的,他们有的根本不了解农村,没有任何教科书是针对农村千变万化的多样需求的。”

“因此,越是把这些人当成人才,就越没人才。”温铁军称,高手在民间,但民间的高手又不可能被纳入官僚化、教条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他们就不算人才了。

“我们老说农村没人,但现在所有的政策都鼓励农民离开,有的地方规定只要在城里待半年就算是城市人口。如今,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三分之二。那有没有市民下乡,或者在农村做志愿者半年就能把他算成农民的做法?这些人是不是人才?是。比如说我到农村搞了个文创,带动了村子的增加值,我算不算人才?不算。没有任何人才办或部门,把这些实际上在农村发挥人才作用的人算成农民人口,算成是农民人才。”温铁军说,下了乡的市民,已经在农村创业了,也不算作是农村人口,所以当然就是人口净流出,没有人才。

他强调,现在几千万市民已经下乡了,方兴未艾,但如果不承认他们是农村人才,只把那些用单一品种的、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用工业化的方式改造农业的人称之为人才,就是视野问题,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

在温铁军看来,还有很多真正符合标准的人才在农村也不被列为人才,不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工业化时代形成的部门,他们的评价标准、考核体系都不包括生态化时代人才向乡村的流动,没有这套体系。所以说农村的人才问题是旧的制度造成的,是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一些所谓的标准体系,这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