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看股:恒生科技重挫3% 科技赛道估值逻辑生变?
文/郑重(光头帮主)
这也是郑重的周五(2月21日)盘前操作观点。
农历新年后的A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联动效应,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俨然成为市场风向标。2月21日盘前,面对恒生科技指数3.04%的深度调整,投资者对于科技股行情持续性的疑虑显著升温。作为深耕资本市场二十余载的观察者,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估值体系与资金动向维度进行专业解析。
一、跨市场联动的结构性特征
春节后大中华区资本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与A股科技板块形成共振效应。数据显示,自2月18日开市以来,中证科技100指数累计涨幅达14.2%,港股通科技指数同期上涨12.8%,市场资金集中涌入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前沿科技领域。这种跨市场联动的背后,实则反映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预期重构。
二、估值体系的动态平衡
截至2月19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TTM)为25倍,较过去十年均值35倍仍存在27%的折价空间。纵向对比来看,当前估值水平仅相当于2020年三季度科技股启动初期的水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彭博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贝莱德、富达等全球顶级资管机构通过港股通渠道持续增持中概科技股,仅小米集团单日净买入额就达5.44亿港元,这标志着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的系统性重估已然启动。
三、市场博弈的生态演化
在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板块轮动呈现加速态势。以光线传媒为例,2月20日盘中出现的"天地板"走势,本质是机构调仓与游资离场形成的多空踩踏。这种现象警示投资者:在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需警惕概念炒作与价值投资的本质区别。对于估值透支未来三年业绩增速的题材股,保持审慎态度尤为必要。
四、理性投资框架建议
仓位管理艺术:建议采用动态平衡策略,将权益仓位控制在50%-70%区间,既可捕捉科技主线机会,又能规避系统性回调风险。
价值锚定法则:重点关注研发投入占比超8%、PEG小于1的硬科技企业,这类标的在估值回调时往往具备更强修复动能。
趋势跟随策略:对于机构持仓占比持续提升、北向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的龙头标的,可采取金字塔式建仓法把握趋势行情。
当前科技板块的短期调整,实为中期上行趋势中的良性整固。随着全球半导体周期触底回升与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深化推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有望开启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击。投资者当下需要做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甄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翘楚。
(帮主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热门文章
- 1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2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3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4“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5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6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7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8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9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10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