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的民主:肇兴侗寨的乡村治理密码
走进黎平县肇兴侗寨大门,沿着石板铺就的主路,不远便到了“信团鼓楼”,仰头凝视,只见层叠飞檐似蛟龙腾云,榫卯相接托起鎏金宝顶,那雕花栏板间似流转着百年时光,这一座鼓楼,便恍若一部立体的侗族史诗。
这样的鼓楼,肇兴侗寨一共有仁、义、礼、智、信五座。
肇兴侗寨景观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便来到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在侗寨里,鼓楼不仅是地标,更是民主议事的场所。
此情此景,对于侗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在侗寨里,鼓楼不仅是地标,更是民主议事的场所。
“村里但凡有重大的事项,需要讨论和决定的,我们都会到鼓楼,召集全体村民共同议事,民主表决。”黎平县肇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卫敏介绍道。
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隅。
千百年来,鼓楼火塘边的长凳上,寨老与村民围坐一堂——山林如何管护、纠纷如何调解、村规如何修订,大事小情皆在此公开商议。在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只有平等对话的智慧,这是肇兴侗寨延续千年的“鼓楼议事”传统,也是贵州少数民族乡村基层治理的鲜活缩影。
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隅。
而维系这套治理体系的,正是侗家人传承千年的“款约”。
在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块印满文字的“款碑拓片”静立展台。这些文字记录着侗族先民对偷盗、纠纷、水利、婚嫁等事务的约定。
肇兴侗寨景观
陆卫敏介绍说:“我们侗族每个寨子都有自己定的款约,也有几个寨子共同拟定的款约,内容包括社会治安、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
款约是侗族口口相传的规训,将道德伦理化作具体可循的契约。寨老们依“款”调解矛盾,村民以“款”自我约束,如今,古老的约定与现代的村规交融,让“有事共议、有责共担”的治理传统生生不息。
从款约到如今的村规民约,从鼓楼议事到院坝协商,贵州乡村正书写着一部传统与现代交响的治理史诗。这里的故事,不仅是侗寨的,更是中国乡村治理的生动体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
热门文章
- 1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2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3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4“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5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6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7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8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
- 9抓牢五年一遇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最低三折起、最高优惠三万元,总有一款适合您!
- 10让极暗成为过去,让光明普照未来 ——情客旅行 陈炜 年终致语2021